第一部分 历史中的帝王智慧
第1章 秦始皇赢政:千古一帝
传奇身世:从落难出生到初露锋芒/3
灭韩国,韩军一战而溃/8
灭魏国,水漫大梁城/11
灭楚国,老将复出/11
灭齐国,齐国不战而亡/12
议尊号,自号“秦始皇”/13
收兵器铸成铜人/14
迁徙山东富豪于咸阳/15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15
第2章 汉高祖刘邦:草根皇帝的奋斗史
从市井混混到起义领袖/19
立足关中,约法三章/23
鸿门宴“项庄舞剑”/24
暗渡陈仓,上演楚汉之争/26
汉王转强,霸王“断臂”/27
鸿沟立盟,划分楚河汉界/29
霸王别姬,汉王称帝/31
平城之战,被困白登山/32
承袭秦制,巩固政权/35
重农抑商,薄敛赋税,休养生息/38
强本弱末,中央集权/41
和亲匈奴,安定边境/42
屠杀功臣,兔死狗烹/43
第3章 宋太祖:三元皇帝赵匡胤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47
生平最得意之事——杯酒释兵权/49
生平最有趣之事——与美食结下不解之缘/51
生平最君子之事——千里送京娘/52
生平最失误之事——生前未立皇储,致使江山移手/53
擢用英俊,知人善任/53
制其钱谷,收回财权/57
“官职分离”——用“差遣”收政权/58
仁德风范,帝王楷模/59
微服私访,调查务实/70
重视经济,商业发达/75
烛影斧声——赵匡胤身死之千古之谜/77
第4章 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
南征北战,推翻元朝/81
一统天下,创大明不世之基业/84
大兴学校,网络人才/85
倾力培养太子,无奈朱标早逝/88
废相分权,精明治国/90
断章取义,大兴文字狱/93
党同伐异,诛杀功臣/95
第5章 清太祖:天命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吞食东北,开疆拓土/99
创建八旗制度/104
被袁崇焕打败/105
制定满洲文字,建立后金政权/106
第6章 清圣祖:康熙大帝开创盛世之基
计除鳌拜/110
削平三藩/112
收复台湾/114
亲征蒙古/115
抗击俄国/116
编书纂典,发展文化/117
储位虚悬,诸子纷争/128
第二部分 历史中的权谋智慧
第7章 寻求君王赏识的机缘与策略
李斯的发迹缘于《谏逐客书》/125
房玄龄投靠李世民/126
李善长归附朱元璋/126
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127
鲍叔牙荐举管仲/128
文种向越王推荐范蠡/131
萧何月下追韩信/132
被哥哥举荐的霍光/134
后宫有人,平步青云/134
石榴裙一摆,好事自然来/135
世袭制度:为特权阶层而设置/137
捐纳人仕的李卫/138
借光攀升的黄兰阶/138
第8章 位极人臣的伴君之道
为君王解决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140
忠心耿耿是获得信任的首要条件/142
高举“憨厚”的招牌/144
树立起一个正直公正的政治形象/148
选择赏识自己的君王是获取支持的前提/149
于危乱之中撑起局面/152
一流的拍马“艺术”/154
巧妙充当君王的知音和配角/157
第9章 “官场不倒翁"的智慧
叔孙通:改朝换代始终走红/160
冯道:四朝不倒翁,官场“长乐老”/162
曹振镛:历任清朝三代的汉族官僚/165
刘伯温:元、明两朝皆受重用/167
第10章 成就事业的为官之道
萧规曹随,无为无不为/171
司马懿韬光养晦迷曹爽/172
徐茂功圆融处世,位极人臣/173
曾国藩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175
为官者要善于容下属之短/180
抓住弱点使人为我所用/181
亲信总有用得着的时候/184
第三部分 历史中的进退规则
第11章 成功者最忌讳不知“功成身退”
及时引退,范蠡得善终/189
孙武功成引退,躲避无限是非/191
张良称病,辞官得善终/193
力保太子,李泌退隐保身/194
第12章 借力打力,以退为进
用好嘴和腿,高官则可得/196
自残讨好慈禧,安德海抱得金砖/199
蔡邕慧眼识英才,王粲脱颖而出/202
第13章 大智若愚的“糊涂学”
郭德成:当回和尚保条命/204
安禄山:表里不一的演技派高手/205
王翦:用“贪财”来消除皇帝的疑心/207
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208
箕子:示假隐真,借酒逃生/210
第14章 皇权继承人的博弈与争夺
你方唱罢我登场: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215
父兄俱成刀下鬼:心狠手辣的隋炀帝杨广/223
……
第15章 利益集团与党争之祸
第16章 忠臣之死:好人为何没好报?
第五部分 历史中的非常人物
第17章 千秋功罪,谁人评说?
第18章 外戚与宦官操纵下的帝国社稷
第19章 女人塑造了男人
第20章 美丽女人的幸福与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