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机制研究
作者:王金水 (作者)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4
页数:283
定价:49.00 元
ISBN-13:9787516121382
ISBN-10:751612138X
去豆瓣看看 序
第一章 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体系及相关研究
第一节 概念体系及分析框架
一 网络政治参与及网络舆论的生成
二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分析框架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一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二 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与功能分析
第一节 互联网的诞生及其特征
一 互联网的诞生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二 互联网目前存在的特征
第二节 网络政治参与改变了民主政治的特征和运行方式
一 互联网改变了全球的信息生态系统
二 互联网导致了公民政治参与的革命性变革
三 互联网改变了民主政治的运行方式
第三节 网络政治参与蕴含巨大的整合功能
一 网络政治参与改变了传统科层制的政府运行模式
二 网络政治参与导致信息的获取和支配两极分化
第四节 网络政治参与改变了传统的议程设置模式
一 议程设置的相关概念与功能
二 网络政治参与导致传统议程设置模式的变迁
第五节 网络政治参与促进“网络民主”的发展
一 “网络民主”的产生与发展
二 互联网为“网络民主”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载体
第六节 网络政治参与造就“虚拟国家”和网络化公共行政
一 网络政治参与造就“虚拟国家”
二 网络政治参与催生了网络化公共行政
第三章 网络参与对政治稳定的影响及其内在逻辑
第一节 政治稳定的意涵与基本特质
一 政治稳定的相关意涵
二 政治稳定的基本特质
第二节 网络政治参与对政治稳定的负面影响
一 网络参与容易导致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二 网络人际关系冷漠容易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三 网络政治参与导致的群体极化效应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四 网络参与孕育不稳定的政治心理
第三节 网络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的内在逻辑
一 政治稳定需要社会控制与激励的有机结合
二 网络政治参与促进政治稳定系统架构的平衡
第四章 治理范式的探讨与展望
第一节 新制度主义决策优化理论的网络治理功能
一 新制度主义关于决策优化的理论阐述
二 新制度主义对于决策的影响及其局限性
三 网络背景下决策优化理论的现实适用性
第二节 政治稳定机制与网络治理
一 政治稳定机制的结构功能
二 网络治理需要构建有效的政治稳定机制
第三节 治理机制的整合
一 网络预警的动态跟踪评估
二 网络应急决策机制的流程分析
三 网络分级响应机制的构建
四 网络应急联动机制的完善
第四节 治理过程的系统化
一 网络舆论的系统生成及其影响
二 网络危机决策的系统架构
第五节 多元治理
一 政府监管引导网络参与的议程设置
二 国家与社会和公民个人的合作共治
三 资源、技术和机制的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后记
王金水,江苏南京高淳人,法学博士、经济师,现任职于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省行政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政府与政治、现代政府管理等。近年来主持完成了五项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联课题及江苏省委党校重点课题。与此同时,出版了专著《中国政府竞争力提升的战略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在《政治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行政管理》、《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社会科学》、《江海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十余篇。
网络虽然有其虚拟性,但与现实结合得非常紧密,由网络政治参与带来的网络风险与政治稳定息息相关,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全和政权安全。《网络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机制研究》一方面借鉴西方比较成熟的理论与方法,另一方面强调研究的本土化,聚焦信息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治理的特殊性,揭示出网络事件如何通过公共领域衍变为网络舆论,进一步厘清了网络舆论与政府决策生成的内在逻辑,创造性地构建出以“机制整合、过程系统、多元治理”为原则的维护政治稳定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建构政治发展、网络治理和维护政治稳定的相关理论。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