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立体化教材)(含光盘)
作者:白中英 (作者), 戴志涛 (作者)
出版:科学出版社 2013.3
丛书:“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页数:354
定价:39.00 元
ISBN-13:9787030369642
ISBN-10:7030369645
去豆瓣看看 第五版前言
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1.1 计算机的分类
1.2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2.1 计算机的五代变化
1.2.2 半导体存储器的发展
1.2.3 微处理器的发展
1.2.4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1.3 计算机的硬件
1.3.1 硬件组成要素
1.3.2 运算器
1.3.3 存储器
1.3.4 控制器
1.3.5 适配器与输入输出设备
1.4 计算机的软件
1.4.1 软件的组成与分类
1.4.2 软件的发展演变
1.5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1.5.1 多级组成的计算机系统
1.5.2 软件与硬件的逻辑等价性
本章 小结
习题
第2章 运算方法和运算器
2.1 数据与文字的表示方法
2.1.1 数据格式
2.1.2 数的机器码表示
2.1.3 字符与字符串的表示方法
2.1.4 汉字的表示方法
2.1.5 校验码
2.2 定点加法、减法运算
2.2.1 补码加法
2.2.2 补码减法
2.2.3 溢出概念与检测方法
2.2.4 基本的二进制加法减法器
2.3 定点乘法运算
2.3.1 原码并行乘法
2.3.2 直接补码并行乘法
2.4 定点除法运算
2.4.1 原码除法算法原理
2.4.2 并行除法器
2.5 定点运算器的组成
2.5.1 逻辑运算
2.5.2 多功能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
2.5.3 内部总线
2.5.4 定点运算器的基本结构
2.6 浮点运算方法和浮点运算器
2.6.1 浮点加法、减法运算
2.6.2 浮点乘法、除法运算
2.6.3 浮点运算流水线
2.6.4 浮点运算器实例
本章 小结
习题
第3章 多层次的存储器
3.1 存储器概述
3.1.1 存储器的分类
3.1.2 存储器的分级
3.1.3 主存储器的技术指标
3.2 SRAM存储器
3.2.1 基本的静态存储元阵列
3.2.2 基本的SRAM逻辑结构
3.2.3 读写周期波形图
3.3 DRAM存储器
3.3.1 DRAM存储元的记忆原理
3.3.2 DRAM芯片的逻辑结构
3.3.3 读写周期、刷新周期
3.3.4 存储器容量的扩充
3.3.5 高级的DRAM结构
3.3.6 DRAM读写的正确性校验
3.4 只读存储器和闪速存储器
3.4.1 只读存储器ROM
3.4.2 FLASH存储器
3.5 并行存储器
3.5.1 双端口存储器
3.5.2 多模块交叉存储器
3.6 cache存储器
3.6.1 cache基本原理
3.6.2 主存与cache的地址映射
3.6.3 替换策略
3.6.4 cache的写操作策略
3.6.5 Pentium4的cache组织
3.6.6 使用多级cache减少缺失损失
3.7 虚拟存储器
3.7.1 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
3.7.2 页式虚拟存储器
3.7.3 段式虚拟存储器和段页式虚拟存储器
3.7.4 虚存的替换算法
3.8 奔腾系列机的虚存组织
3.8.1 存储器模型
3.8.2 虚地址模式
3.8.3 分页模式下的地址转换
本章 小结
习题
第4章 指令系统
4.1 指令系统的发展与性能要求
4.1.1 指令系统的发展
4.1.2 指令系统的性能要求
4.1.3 低级语言与硬件结构的关系
4.2 指令格式
4.2.1 操作码
4.2.2 地址码
4.2.3 指令字长度
4.2.4 指令助记符
4.2.5 指令格式举例
4.3 操作数类型
4.3.1 一般的数据类型
4.3.2 Pentium数据类型
4.3.3 PowerPC数据类型
4.4 指令和数据的寻址方式
4.4.1 指令的寻址方式
4.4.2 操作数基本寻址方式
4.4.3 寻址方式举例
4.5 典型指令
4.5.1 指令的分类
4.5.2 基本指令系统的操作
4.5.3 精简指令系统
4.6 ARM汇编语言
本章 小结
习题
第5章 中央处理器
5.1 CPU的功能和组成
5.1.1 CPU的功能
5.1.2 CPU的基本组成
5.1.3 CPU中的主要寄存器
5.1.4 操作控制器与时序产生器
5.2 指令周期
5.2.1 指令周期的基本概念
5.2.2 MOV指令的指令周期
5.2.3 LAD指令的指令周期
5.2.4 ADD指令的指令周期
5.2.5 STO指令的指令周期
5.2.6 JMP指令的指令周期
5.2.7 用方框图语言表示指令周期
5.3 时序产生器和控制方式
5.3.1 时序信号的作用和体制
5.3.2 时序信号产生器
5.3.3 控制方式
5.4 微程序控制器
5.4.1 微程序控制原理
5.4.2 微程序设计技术
5.5 硬连线控制器
5.6 流水CPU
5.6.1 并行处理技术
5.6.2 流水CPU的结构
5.6.3 流水线中的主要问题
5.6.4 奔腾CPU
5.7 RISCCPU
5.7.1 RISC机器的特点
5.7.2 RISCCPU实例
……
第6章 总线系统
第7章 外存与IO设备
第8章 输入输出系统
第9章 并行组织与结构
第10章 课程教学实验设计
第11章 课程综合设计
附录A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立体化教材)配套教材与实验设备
附录B 2013年计算机组成原理研究生入学
统考大纲
参考文献
白中英,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计算机体系结构、网络安全。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先后主持完成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6项。1项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成果获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3项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在教育和教学研究中,《计算机组成原理教程》获***优秀教材特等奖, 4项成果获***教学成果奖。2003年首届北京市“教学名师奖”,2008年“***优秀教学团队”。出版著作15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人。
戴志涛,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先后主讲“计算机组成原理”、“嵌入式系统”、“可编程逻辑与可编程片上系统”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2008年***优秀教学团队成员,“计算机组成原理”***精品课程主讲教师。2005年获***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2008年和2012年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编著教材十余本,1本教材获***精品教材奖。从事嵌入式系统、高性能并行计算、可重构计算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并与多家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合作从事通信设备、嵌入式应用系统和军工及航天领域软硬件开发。获***和省部级科技奖励2次,获得国家专利5项。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立体化教材)》本书重点讲授计算机单处理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扩展讲授并行体系结构。内容分11章:(1)计算机系统概论,(2)运算方法和运算器,(3)多层次的存储器,(4)指令系统,(5)中央处理器,(6)总线系统,(7)外存与I/O设备,(8)输入输出系统,(9)并行组织与结构,(10)课程教学实验设计,(11)课程综合设计。 本书是作者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综合改革的具体成果。本书特色:基础性、时代性、系统性、实践性、实用性融为一体,文字教材、多媒体CAI软件、教学课件、习题答案库、自测试题库、教学仪器综合配套,形成“理论、实验、设计”三个过程相统一的立体化教学体系。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