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前言
“年”的由来
拜“年”驱怪
爆竹报平安
元旦放鸟
对联的发明
桃符驱魔
贴倒“福”字
“福”字的威力
打春牛
隋炀帝过生日
老鼠娶媳妇
赶社节
元宵为啥叫“汤圆”
东方朔救元宵
锣鼓笙箫庆元宵
子牙一怒灯火明
椅子姑
灯谜的笑话
骗火神爷的妙计
仙女的歌声
无灯的元宵节
司马光生气
赶鸟节
日出打水的来历
祭龙日
玉龙救旱
降龙的少年
不孝媳妇的下场
插花节
芦笙会
恨火与禁火
皇帝上坟
祭英魂
三月踏青谢龙王
姑娘节
泼水节
称人和吃塌饼
吃乌米饭
挂蒲叶
挂葫芦
门插青柳
熏药渣
吃透糖
端午观井
祈雨节
吃虫节
敬天狗
好闺女谁不亲
舅家的羊
晒衣节
晒龙袍
六月师生会
撒石灰
敖包会
火把节
藏戏节
七夕的故事
荆叶洗发
除恶节
敬老节
耍海节
圆月玉兔
月饼中的字条
月饼情缘
登高避灾
斗牛节
天女节
吃五豆
火头僧的杰作
皇帝想喝粥
岳家军的“千家饭”
祭灶王
火神节
点灯笼
杀年猪
灶王爷吃请
灶王爷的妙计
藏笤帚
烧纸钱
为啥守岁
闹年的故事
除夕点灯的来历
插芝麻秆
刺像
文身
绣脸
缠小脚儿
顶物的头
红盖头
桃花女的头巾
仫佬女的发髻
苗族女的三角帕
头巾与脚套
婴孩儿的“兜嘴”
带血的围脖儿
改做的围裙
露水裙
彩裙的花边
背带饰品
“金凤装”
蛇纹衣
高底鞋
“戒指”止怒
手镯
带花的凉席
织毯圣女
东北神草
乌拉草
奶酪与狼
蒸面人儿
尼姑变油条
“油炸桧”
东坡肉
草肉美食
东坡肘子
松花蛋
麻婆豆腐
“全家福”
“狗不理”包子
馒头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