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1
一、中原大地之李家/1
修建卢汉大铁路/1
商都郑州新机遇/2
西式教育蒙文光/3
闯荡古玩雄一方/4
二、子承父业乐其中/5
幼承庭训志古玩/5
稀世珍品遇知音/6
艰难时局谋生存/8
南下上海求发展/9
北戴河弄大邻居/11
叶月轩古玩第一/13
古玩精英刘秉昆/17
捐献文物是时光/20
唐三彩奠定地位/24
鸿业掌眼雪耕斋/26
三、喜获重生显身手/28
生死一牵古玩案/28
走进上博天地宽/35
征集组与编目组/36
郑重笔下收藏家/39
马承源领导一方/41
四、文物鉴定聚专家/44
文博精英和大家/44
收购鉴别有法依/60
捐献鎏金大铜板/66
邻居遭遇何堪言/72
文物抢救有功绩/73
五、西北出差觅珍品/77
鸿业《日记》见真情/77
承源《年表》存记载/86
郑重采访马承源/87
绝无仅有工艺馆/88
《海上旧梦》有感言/92
六、鸿业乐在文博中/95
钱椒家史惊世人/95
天格天枢大文人/98
收购鉴别委员会/99
干部培训大计划/104
上博青铜器出版/106
三年困难大问题/112
藏家赵振绶趣事/112
七、文物珍藏有奇人/115
攀古楼文物惊人/115
孙煜峰和吴诗铭/116
文物征集有简述/118
关心文博的陈毅/128
李萌轩传奇故事/135
商鞅方升前后事/136
郑重说商鞅方升/139
商鞅方升价值大/140
八、蔚为壮观话藏品/142
各领风骚的专家/142
大家吴朴、承名世/143
成果辉煌的收藏/146
《上海博物馆藏青铜器》的出版/150
著名学者的意见/152
《商周青铜器纹饰》/179
沧桑千年《上虞帖》/181
三届鉴别委员会/184
老同志说李鸿业/185
九、山雨欲来急满楼/191
十年动乱祸专家/191
那时怪事困扰人/192
一茬一茬躲灾难/194
四个友人诉衷情/196
话说艺人刘宗贤/197
画家情谊见作品/198
十、鸿业悠然见南山/201
汪庆正拜访老李/201
广交会上争了光/204
鸿业讲课和回忆/206
修复大师饶鸿发/209
文光誉为“李圣人”/212
红军叔叔李鸿亮/212
宋代哥窑贯耳瓶/213
十一、落实政策展诚意/216
询故宫落实政策/216
收藏大家秦廷械/220
抄家文物归还记/223
郑念实录写上海/225
政策人民生命线/228
大收藏家刘靖基/228
“文革”后的上博馆/233
十二、铸就三代文博业/237
八零年进上博馆/237
说说文清组故事/240
不忘关心老同志/245
十发重九画“文姬”/246
谢稚柳特别关照/248
鸿业大话话收藏/249
上博收藏了不起/250
李鸿业独特贡献/251
重中之重话外展/261
父亲老话说故事/264
三十年后同一日/266
十三、雨过天晴喜回家/268
叶家伯伯伸援手/268
恢宫归还大铜板/269
程老妙语吃三代/274
北京奶奶话原委/275
十四、锲而不舍为文博/276
名师教诲学不倦/276
王福祥述前辈言/281
程长新话说心语/284
感谢故宫两份情/287
十五、独树一帜亮世界/289
后继薄发获殊荣/289
海外征集显第一/292
上博楚简惊学界/293
新馆建设领潮流/295
希拉克情迷上博/298
十六、鎏金铜版的意义/301
故宫同仁深思熟虑说珍品/301
科学求证鎏金铜板为汉代/303
三代世家八十四年之收藏/313
静夜思/317
李鸿业年表/318
参考书目/321
后记/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