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派:比较文学第三阶段学科理论的建构(代序)
跨文明视域与全球化焦虑
全球化、民族主义及超民族主义
如何把韦伯切成两半
“西东合集”:欧洲文学与跨文化转型
全球化语境下的文明碰撞与文化抉择
跨文明对话——视界融合与文化互动中的文化自觉
西方生态批评与跨文明研究
中西诗学的视界融合
松散的结尾并非终结:论形式手段、互文性与文类
盲观与解脱:存尼采与克罗齐之间的朱光潜美学
“迂回”与“对视”
他者的视角:西方中国文论研究
从文化体系到中国本位
三重面具下的他者
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文化学思考
《诗学》“好人”说
“言志学”刍议
中西文学思维比较
试把冰河踏破,纵凌云一骑
巴赫金理论的大门为什么没有向阿里斯托芬敞开
“反者道之动”
承上古启中古的多元文化经典
中西文学的互渗与互动
文学与创伤史:纳粹大屠杀个案研究
阿库乌雾的诺苏诗歌:发展中的民族诗学
我用母语与当代世界诗坛对话
从模仿到互文
T.S.艾略特的宗教“赋格曲”
唯美、色情与神圣之维
神话重构与文化互渗
论《坎特伯雷故事》的故事类型
论罗伯一格里耶的小说叙事对电影的借鉴
从后殖民视域下看《宠儿》中的身体政治
美国华裔文学的“蛹变期”
苦难的人生,扭曲的个性,谁之过?
他为何厌恶?
汉语母语的元文化抗体:中国现代文学的中国性诉求
中国式的俄狄浦斯情结——《将军底头》解读
中国京剧男旦在不同戏剧中的文化诠释
阿凡提故事的幽默性的流传、演变与发展
比较文学的当代视域
比较文学的跨越性与主题学研究
文学关系: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
美国电影对传统严肃小说的影响
从“专著性”回归“教材性”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新探
消费文化与比较文学精英意识的重塑
和而不同:翻译文化学派改写论与哲罗姆模式忠实观
世界500强品牌汉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