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教材·公共文化服务通论系列: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与服务
作者:张彦博,刘惠平,刘刚,等 著
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3
定价:42.00 元
ISBN-13:9787303156009
ISBN-10:7303156003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
第一节 文化共享工程的性质与特点
第二节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文化共享工程
第三节 文化共享工程的国际借鉴与未来发展
第二章 文化共享工程的组织支撑体系与保障
第一节 文化共享工程组织体系架构
第二节 文化共享工程合作共建模式
第三节 文化共享工程人才与资金保障制度
第四节 文化共享工程绩效评估制度
第三章 文化共享工程的技术应用
第一节 文化共享工程的主要技术内容及其特点
第二节 文化共享工程各级中心(基层服务点)的软硬件配置
第三节 文化共享工程网站建设
第四节 文化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
第四章 文化共享工程的数字资源建设
第一节 数字资源建设的意义与原则
第二节 数字资源建设的内容与建设重点
第三节 数字资源建设的方式与流程
第四节 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标准
第五节 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规划(县以上)
第六节 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中的著作权问题
第五章 文化共享工程的资源利用和服务活动
第一节 主要服务方式与活动内容
第二节 基层服务活动案例与分析
第三节 文化共享工程服务活动的策划与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后记
张彦博,文化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馆员。历任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社长,国家图书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主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方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主持、组织、参与承担了文化部等单位的10余项重大科研项目,涉及科技与文化融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技术支撑和资源供给机制等领域。在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文化共享工程的创新实践》等10余篇具有学术影响力的论文;策划编著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与跨越》等专业论文集以及《县级支中心基础培训教材》等多种内部培训教材;指导创作了《中国园林》等12个网络多媒体资源库;策划、监制拍摄了《闽南文化》等7部共计150多集文化专题片。
刘惠平,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任副主任,副研究馆员。中共中央党校政治学专业研究生。从1975年起,先后从事教师工作10年;在国家图书馆党委办公室、馆办公室工作16年;担任国家京剧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近9年,2010年调入发展中心至今,具有较丰富的基层文化工作经验。在国内重要报纸和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多篇,合著或主编的论著有《从邓小平到江泽民领导的中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与跨越》《文化共享十年路:共创·共建·共享》套书。
刘刚,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培训指导处处长。1981-2004年在国家图书馆的古籍管理、自动化建设等部门工作,1993-1994年到美国OCLC工作。2004年至今在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工作。先后发表了《建设数字方志传承华夏文明》等30多篇论文;承担文化部、国家社科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现任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八届学术研究委员会资源建设与共享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所属社会教育与终身学习资源建设委员会委员。
“公共文化服务通论系列”设计了三种教材,分别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概论》、《公共文化政策法规解读》和《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与服务》。基层文化队伍培训之所以设计了有关公共文化服务通论的内容,是因为今天的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具体方面的工作,是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大背景下进行的,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从业人员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念、思想、法规、政策、成就、问题,以及近年来大力实施的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有基本的了解,从而把握自身所从事的工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不过,相对于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站)系列的教材,公共文化服务通论系列教材的编写难度尤大。因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思想、实践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长,大学里没有专门的学科,研究队伍尚在初步形成,有影响的专业期刊为数甚少,研究积淀薄弱,教学尚未形成体系。比如,面向基层文化从业人员的公共文化通论在广度上应该涉及哪些方面?在深度上应该达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