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1 曲周,我来了!
那天,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农村,脑海中对农民的印象还停留在之前书本里介绍的“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块地,一头牛,一只犁,一位骨瘦如柴的老农民就是农业的全部。
2 人生的一堂课
现在回想起来,这七天,是我来曲周后的第一堂课,这无疑也是我人生的一堂课,经历了这堂课,我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定了做成一番事业的决心。
3 我在曲周当“瓜农”
我真的想不通这些操纵市场的人是怎么把农产品价格压得这么低的,难道10斤西瓜的消费价值还赶不上一支5角钱的冰糕?面对这低得连成本都收不回来的价格,我为农民愤怒了。
4 “不一样”的研究生
一条泥泞或尘土飞扬的田问路,一群充满朝气的研究生,一群渴望科技的农民,一块块记录点点滴滴的科研展板,一片小麦的生活圈构成了我在科技小院生活的主旋律。
5 小院来了女学生
还从来没有自己主办过活动,这第一次,很是紧张。“在曲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对的,都是在创造历史,因为你做的都是别人没有做过的。”想起李晓林老师的话,我想就算是为了能够在这里留下点儿痕迹,我也要做到最好。
6 不一样的甜水庄
在曲周,每个人都会有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做饭、第一次骑电动车、第一次见识小麦玉米……但是令所有人都激动兴奋的无疑是第一次发表文章了。那时候,一句“你写了吗”成为我们每天见面的第一句问候语。
7 难忘那群孩子……
这场母亲节晚会,我结识了一群能歌善舞的孩子:关姿凡、关羽凡、田天赐、赵艳雪、陈圆圆、陈萍萍、田晓琪……,从此我成了她们的“瑞瑞姐姐”,她们则成了我的“粉丝团”。或许我能做的就是,尽量让孩子们了解外面的世界……
8 “科技小车”服务员
眼前一晃而过的三轮摩托车打开了思路,为什么不用三轮摩托车呢?虽然没有“科技直通车”的气魄,但也能很好地适应这里农户地块狭小的限制,三轮车便于穿梭,同时也能行走于大街小巷。带上喇叭,让我们的农业科技知识传送到家家户户。
9 一段值得珍藏的记忆
当我们收拾东西要走时,一位大姐凑上来说:“国家没有白培养你们这些研究生啊!”来曲周之时,一直在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一直在怀疑自己能否为当地农民带来有价值的东西,而此刻,短短的一句话,使之前所有的彷徨、纠结和怀疑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10 让我“凌乱”的王庄
11 论文过不过,农民说了算
12 让农村妇女幸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