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史学研究生系列教材:中国思想文化史(修订版)
作者:张岂之 编
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5
页数:538
版本:2
定价:39.50 元
ISBN-13:9787040370300
ISBN-10:7040370301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节 农业的繁荣
第二节 金属冶铸技术的产生
第三节 刻划符号
第四节 社会分化与中心城邑的出现
第五节 原始思维与原始崇拜
第六节 中华文明的形成
第二章 周代礼乐思想
第一节 周公制礼作乐是历史的进步
第二节 子思学派的礼治思想
第三节 礼与乐
第四节 礼的要素
第五节 礼的分类
第六节 礼主敬
第七节 礼乐思想的历史文化意义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地域文化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地域文化和思想文化的特点
第二节 孔子对古代思想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第三节 墨子的思想
第四节 《老子》的理论思维
第五节 孟子的“仁政”说
第六节 《庄子》的“逍遥”观
第七节 荀子的思想
第八节 法家及其总结者韩非
第四章 两汉时期的经学思想
第一节 汉代政治指导思想的抉择
第二节 两汉经学发展及思想建树
第三节 经学思想与汉代政治实践
第四节 经学与汉代文学艺术
第五节 汉代文化对周边地区及国家的影响
第五章 魏晋玄学与南北朝宗教思潮
第六章 唐代思想文化的历史价值
第七章 宋代思想文化的特色与创新性
第八章 明清思想文化的创新探求
第九章 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特色
张岂之,1927年生,江苏南通入。笔名栗子、谭心,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现任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双聘教授,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华夏文化》(季刊)主编。参与主编《宋明理学史》等,自著和主编的著作有《中华人文精神》《儒学·理学·实学·新学》《中国思想史》《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十五讲》《中国思想学说史》(六卷本)、《张岂之学术自选集》《乐此不疲集》等。
文化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体现。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思想、理论、价值观,即观念文化,此外,还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政治文化、文学艺术、生态文化等。人们对于文化的研究,如果离开民族的实体和民族生衍发展的历史,或者离开文化的核心,就难以抓住文化的重心所在。如果只是限于思想、理论、价值观的研究,而忽视文化结构的其他方面,就不能理解文化的全貌。因此,《中国思想文化史》(修订版)尝试将思想史与文化史结合起来,努力融合为一个整体,以进一步凸显中国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性。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