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战:争夺心灵与思想的战争
作者:彭凤玲 著
出版: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9.2
页数:227
定价:12.00 元
ISBN-13:9787224088694
ISBN-10:7224088692
去豆瓣看看 前言
第一章 解密心理战
第一节 心理战的内涵及其发展
第二节 心理战与大众宣传媒介
第三节 心理战与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
第四节 心理战机构
第二章 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在西欧进行的心理战
第一节 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的基本国家安全政策
第二节 美国在西欧的心理战略目标
第三节 马歇尔计划的宣传
第四节 心理战与1948年意大利大选
第五节 对德国的再教育
第三章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心理战略计划的调整
第一节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心理战的重视
第二节 新心理战机构的建立
第三节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国家安全战略和心理战略的调整
第四章 艾森豪威尔政府在西欧进行的心理战
第一节 斯大林去世为艾森豪威尔政府带来的挑战与契机
第二节 心理战与重新武装德国
第三节 心理战与原子弹为和平计划和开放天空计划
第四节 心理战与核禁试
第五节 美国对西欧的文化交流
第五章 美国在西欧目标人群中进行的心理战
第一节 文化自由代表大会与西欧知识分子
第二节 中情局与学生组织
第三节 美国新闻署针对各目标人群进行的宣传
第六章 心理战——争夺心灵与思想的战争
后记
彭风玲,女,1975年出生,陕西杨凌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安交通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教师。2005年进入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习世界史,师从于白建才教授。研究方向为美国史,侧重于冷战史研究。
对于心理战,不同历史学家和战略专家们给出了许多概念与解释。但是要确切地定义心理战并不容易。首先,因为心理战有许多隐晦的指称,如政治战、心理战略、心理行动、心理考虑、思想的战争、对心灵和思想的争夺、思想战、意识形态战、神经战、国际信息、海外信息以及国际交流等等,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一些美国官员甚至还用“冷战”一词来指代心理战。其次,在1948年到1953年期间,在民众开始逐渐接受心理战的时候,美国政府对心理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而且许多心理战方面的专家也对此持有不同的解释。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