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溶剂中毒预防指南

目 录内容简介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概述
一、有机溶剂的概念及分类
二、有机溶剂的应用
三、有机溶剂对健康的危害
第二章 毒理
一、基础毒理
(一)毒性
(二)毒物的体内过程
二、系统毒理
(一)神经系统
(二)呼吸系统
(三)消化系统
(四)心血管系统
(五)血液系统
(六)泌尿系统
(七)生殖系统
(八)皮肤
(九)其他系统
第三章 有机溶剂中毒的临床表现
一、发病特点和特殊的临床表现
二、各脏器(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
(一)神经系统
(二)呼吸系统
(三)消化系统
(四)心血管系统
(五)血液系统
(六)泌尿系统
(七)生殖系统
(八)有机溶剂引起猝死
第四章 有机溶剂中毒的诊断
第五章 中毒的急救与治疗
一、现场急救处理
二、临床救治
第六章 有机溶剂中毒的预防和应急救援
一、预防的基本原则
二、应急救援预案
第二篇 各论
第七章 脂肪族开链烃类
一、饱和脂肪烃类
(一)丙烷
(二)正丁烷
(三)正戊烷
(四)2甲基丁烷
(五)正己烷
(六)2甲基戊烷
(七)3甲基戊烷
(八)2,2二甲基丁烷
(九)正庚烷
(十)正辛烷
(十一)2,2,4三甲基戊烷
(十二)正壬烷
(十三)2,2,5三甲基己烷
(十四)正癸烷
(十五)十二烷
二、不饱和烃类
(一)丁烯
(二)2丁烯
(三)1,3丁二烯
(四)异戊二烯
三、混合烃类
(一)汽油
(二)煤油
(三)石脑油
(四)石油醚
第八章 脂肪族环烃类
一、环戊烷
二、甲基环戊烷
三、环己烷
四、甲基环己烷
五、乙基环己烷
六、1,3环戊二烯
七、环己烯
八、α蒎烯
九、萘
十、松节油
第九章 脂肪胺和脂肪胺类
一、脂肪单胺类和脂环单胺类
(一)一甲胺
(二)二甲胺
(三)三甲胺
(四)乙胺
(五)二乙胺
(六)三乙胺
(七)异丙胺
(八)二丙胺
(九)三丙胺
(十)二异丙胺
(十一)异丁胺
(十二)仲丁胺
(十三)叔丁胺
(十四)二异丁胺
(十五)三丁胺
(十六)异戊胺
(十七)二戊胺
(十八)庚胺
(十九)2乙基己胺
二、脂肪多胺类
(一)乙二胺
(二)1,2丙二胺
(三)二亚乙基三胺
三、氨基醇类和烷基醇类
(一)乙醇胺
(二)二乙醇胺
(三)N,N二甲氨基乙醇
(四)二乙氨基乙醇
第十章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
一、硝基甲烷
二、硝基乙烷
三、1硝基丙烷
四、2硝基丙烷
五、硝基丁烷
六、2硝基丁烷
第十一章 脂肪族卤代烃类
一、氯甲烷
二、二氯甲烷
三、氯仿
四、四氯化碳
五、氯乙烷
六、1,2二氯乙烷
七、1,1二氯乙烷
八、1,1,1三氯乙烷
九、1,1,2三氯乙烷
十、四氯乙烷
十一、五氯乙烷
十二、六氯乙烷
十三、2氯丙烷
十四、1,2二氯丙烷
十五、氯乙烯
十六、1,1二氯乙烯
十七、1,2二氯乙烯
十八、三氯乙烯
十九、四氯乙烯
二十、1,3二氯丙烷
二十一、1,2,3三氯丙烷
二十二、3氯丙烯
二十三、氯丁烷
二十四、2氯丁烷
二十五、1氯2甲基丙烷
二十六、2氯2甲基丙烷
二十七、1,4二氯丁烷
二十八、氯戊烷
二十九、1氯3甲基丁烷
三十、2氯2甲基丁烷(氯代叔戊烷)
三十一、1,5二氯戊烷
三十二、1氯己烷
三十三、四氟化碳(四氟甲烷)
三十四、1,1二氟乙烯
三十五、溴甲烷
三十六、二溴甲烷
三十七、三溴甲烷(溴仿)
三十八、溴乙烷
三十九、1,2二溴乙烷
四十、1,1,2,2四溴乙烷
四十一、1溴丙烷
四十二、2溴丙烷
四十三、1,2二溴丙烷
四十四、1溴2甲基丙烷
四十五、溴戊烷
四十六、溴己烷
四十七、1碘丙烷
四十八、2碘丙烷
四十九、碘丁烷
五十、氯溴甲烷
五十一、一氟三氯甲烷
五十二、一氟二氯甲烷
五十三、三氟一溴甲烷
五十四、α氯萘
五十五、β氯萘
五十六、氯化萘
五十七、氯苯
五十八、邻二氯苯
第十二章 芳香族烃类
一、苯
二、甲苯
三、二甲苯
四、三甲苯
五、乙苯
六、二乙苯
七、正丙苯
八、异丙苯
九、对异丙基甲苯
十、丁苯
十一、对叔丁基甲苯
十二、苯乙烯
十三、四氯化萘
十四、二苯甲烷
第十三章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一、苯胺
二、N甲基苯胺
三、N,N二甲基苯胺
四、N,N二乙基苯胺
五、邻甲苯胺
六、间甲苯胺
七、硝基苯
八、硝基甲苯
九、二硝基苯酚
十、二硝基邻甲酚
第十四章
一、苯酚
二、甲酚
三、对叔丁基苯酚
第十五章 醇类
一、甲醇
二、乙醇
三、丙醇
四、异丙醇
五、正丁醇
六、异丁醇
七、戊醇
八、2甲基1丁醇
九、异戊醇
十、仲戊醇
十一、叔戊醇
十二、4甲基2戊醇
十三、2乙基丁醇
十四、2辛醇
十五、2乙基己醇
十六、壬醇
十七、环己醇
十八、2甲基环己醇
十九、3甲基环己醇
二十、苯甲醇
二十一、甲基环己醇
二十二、双丙酮醇
二十三、2氯乙醇
二十四、二氯丙醇
第十六章
一、乙二醇
二、聚乙二醇类
三、丙二醇
四、1,3丙二醇
五、二丙二醇
六、三丙二醇
七、1,2丁二醇
八、1,3丁二醇
九、2,3丁二醇
十、1,4丁二醇
十一、二烷
十二、三乙二醇乙醚
十三、二乙二醇甲醚
十四、二乙二醇乙醚
十五、二乙二醇丁醚
十六、乙二醇一甲醚
十七、乙二醇一乙醚
十八、2(甲氧甲氧基)乙醇
十九、乙二醇一丙醚
二十、乙二醇一异丙醚
二十一、乙二醇一丁醚
二十二、乙二醇一异戊醚
二十三、乙二醇一己醚
二十四、乙二醇一苯醚
二十五、乙二醇一苄醚
二十六、糠醇
二十七、四氢糠醇
二十八、二甘醇
二十九、1,2,4丁三醇
三十、2,2二甲基1,3丙二醇
三十一、1,5戊二醇
三十二、2丁烯1,4二醇
三十三、2甲基2,4戊二醇
三十四、2乙基1,3己二醇
三十五、频哪醇
三十六、1,2,6己三醇
三十七、季戊四醇
三十八、丙二醇单甲基醚
三十九、丙二醇单乙基醚
四十、丙二醇单异丙基醚
四十一、丙二醇单丁基醚
四十二、二丙二醇单甲基醚
四十三、二丙二醇单乙基醚
四十四、二丙二醇单正丁基醚
四十五、三丙二醇单正丁基醚
四十六、丁二醇一醚类
四十七、乙二醇单乙酸酯
四十八、乙二醇二乙酸酯
四十九、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
五十、乙二醇二硝酸酯
五十一、乙二醇一醚一酯类
第十七章 环氧化合物
一、环氧乙烷
二、1,2环氧丙烷
三、1,2环氧丁烷
四、二氧化二戊烯
五、1,2环氧十二碳烷
六、1,2环氧乙基苯
七、二烷
八、三烷
九、呋喃
第十八章 醚类
一、甲醚
二、乙醚
三、异丙醚
四、正丁醚
五、二氯乙醚
六、二氯异丙醚
七、乙二醇二乙醚
八、二苯醚
九、茴香醚
十、冠状醚类
(一)12冠4
(二)十氢化萘基15冠5
(三)丁基环己基18冠6
(四)二苯并20冠4
(五)不对称二苯并19冠6
第十九章 酮类
一、丙酮
二、丁酮
三、2戊酮
四、2己酮
五、4甲基2戊酮
六、2庚酮
七、3庚酮
八、4庚酮
九、2辛酮
十、3辛酮
十一、5甲基3庚酮
十二、二异丁基甲酮(2,6二甲基4庚酮;二异丁酮)
十三、2,6,8三甲基4壬酮
十四、2,5己二酮
十五、5壬酮(二丁基甲酮)
十六、异亚丙基丙酮
十七、3丁炔2酮
十八、3戊炔2酮
十九、苯乙酮
二十、异佛尔酮(3,3,5三甲基聚己烯酮)
二十一、环己酮
二十二、甲基环己酮
二十三、3甲基2丁酮
二十四、乙酰丙酮(2,4戊二酮)
第二十章 醛和缩醛类
一、丁醛
二、苯甲醛
三、丁烯醛
四、肉桂醛
五、糠醛
六、三聚乙醛
七、甲缩醛
八、乙缩醛
九、甲醛缩二乙醇
十、乙醛缩二甲醇
第二十一章 有机酸和酸酐类
一、甲酸
二、乙酸
三、乙二酸
四、丙酸
五、丁酸
六、异丁酸
七、戊酸
八、异戊酸
九、叔戊酸
十、己酸
十一、2乙基丁酸
十二、辛酸
十三、2乙基己酸
十四、油酸
十五、乙酸酐
十六、丙酸酐
十七、丁酸酐
第二十二章 酰胺类
一、甲酰胺
二、N甲基甲酰胺
三、N,N二甲基甲酰胺
四、N,N二乙基甲酰胺
五、乙酰胺
六、N甲基乙酰胺
七、N,N二甲基乙酰胺
八、N甲基丙酰胺
九、ε己内酰胺
第二十三章 酯类
一、甲酸甲酯
二、甲酸乙酯
三、甲酸正丁酯
四、甲酸异丁酯
五、甲酸异丙酯
六、甲酸苄酯
七、乙酸甲酯
八、乙酸乙酯
九、乙酸丙酯
十、乙酸烯丙酯
十一、乙酸丁酯
十二、乙酸戊酯
十三、乙酸异戊酯
十四、乙酸苄酯
十五、丙酸甲酯
十六、丙酸乙酯
十七、丙酸丁酯
十八、丙酸戊酯
十九、2羟基丙酸甲酯
二十、2羟基丙酸乙酯
二十一、乳酸正丁酯
二十二、丁酸甲酯
二十三、丁酸乙酯
二十四、3羟基丁酸甲酯
二十五、异丁酸乙酯
二十六、芳香族单羧酸酯类
(一)苯甲酸甲酯
(二)苯甲酸苄酯
二十七、乙二酸二乙酯
二十八、马来酸二甲酯
二十九、马来酸二丁酯
三十、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三十一、甘油酯
三十二、碳酸二甲酯
三十三、碳酸二乙酯
(一)碳酸二丙酯
(二)碳酸二苯酯
三十四、碳酸丙二醇酯
三十五、磷酸三乙酯
三十六、磷酸三丁酯
三十七、磷酸三甲苯酯
三十八、硫酸二甲酯
三十九、亚硝酸异戊酯
第二十四章 腈类
一、乙腈
二、丙腈
三、丁二腈
四、丁腈
五、异丁腈
六、戊腈
七、苄腈
八、乳腈
九、苯乙腈
十、己二腈
第二十五章 含硫化合物
一、二硫化碳
二、甲硫醚
三、噻吩
四、正丁硫醇
五、二甲亚砜
六、环丁砜
七、1,3丙磺内酯
八、二甲基砜
一、吡咯
二、四氢吡咯
三、吡啶
四、甲基吡啶
(一)2甲基吡啶
(二)3甲基吡啶
(三)4甲基吡啶
五、吗啉
六、喹啉
参考文献
索引
中文名称索引
英文名称索引
缩写词表
第一章 概述
一、有机溶剂的概念及分类
二、有机溶剂的应用
三、有机溶剂对健康的危害
第二章 毒理
一、基础毒理
(一)毒性
(二)毒物的体内过程
二、系统毒理
(一)神经系统
(二)呼吸系统
(三)消化系统
(四)心血管系统
(五)血液系统
(六)泌尿系统
(七)生殖系统
(八)皮肤
(九)其他系统
第三章 有机溶剂中毒的临床表现
一、发病特点和特殊的临床表现
二、各脏器(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
(一)神经系统
(二)呼吸系统
(三)消化系统
(四)心血管系统
(五)血液系统
(六)泌尿系统
(七)生殖系统
(八)有机溶剂引起猝死
第四章 有机溶剂中毒的诊断
第五章 中毒的急救与治疗
一、现场急救处理
二、临床救治
第六章 有机溶剂中毒的预防和应急救援
一、预防的基本原则
二、应急救援预案
第二篇 各论
第七章 脂肪族开链烃类
一、饱和脂肪烃类
(一)丙烷
(二)正丁烷
(三)正戊烷
(四)2甲基丁烷
(五)正己烷
(六)2甲基戊烷
(七)3甲基戊烷
(八)2,2二甲基丁烷
(九)正庚烷
(十)正辛烷
(十一)2,2,4三甲基戊烷
(十二)正壬烷
(十三)2,2,5三甲基己烷
(十四)正癸烷
(十五)十二烷
二、不饱和烃类
(一)丁烯
(二)2丁烯
(三)1,3丁二烯
(四)异戊二烯
三、混合烃类
(一)汽油
(二)煤油
(三)石脑油
(四)石油醚
第八章 脂肪族环烃类
一、环戊烷
二、甲基环戊烷
三、环己烷
四、甲基环己烷
五、乙基环己烷
六、1,3环戊二烯
七、环己烯
八、α蒎烯
九、萘
十、松节油
第九章 脂肪胺和脂肪胺类
一、脂肪单胺类和脂环单胺类
(一)一甲胺
(二)二甲胺
(三)三甲胺
(四)乙胺
(五)二乙胺
(六)三乙胺
(七)异丙胺
(八)二丙胺
(九)三丙胺
(十)二异丙胺
(十一)异丁胺
(十二)仲丁胺
(十三)叔丁胺
(十四)二异丁胺
(十五)三丁胺
(十六)异戊胺
(十七)二戊胺
(十八)庚胺
(十九)2乙基己胺
二、脂肪多胺类
(一)乙二胺
(二)1,2丙二胺
(三)二亚乙基三胺
三、氨基醇类和烷基醇类
(一)乙醇胺
(二)二乙醇胺
(三)N,N二甲氨基乙醇
(四)二乙氨基乙醇
第十章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
一、硝基甲烷
二、硝基乙烷
三、1硝基丙烷
四、2硝基丙烷
五、硝基丁烷
六、2硝基丁烷
第十一章 脂肪族卤代烃类
一、氯甲烷
二、二氯甲烷
三、氯仿
四、四氯化碳
五、氯乙烷
六、1,2二氯乙烷
七、1,1二氯乙烷
八、1,1,1三氯乙烷
九、1,1,2三氯乙烷
十、四氯乙烷
十一、五氯乙烷
十二、六氯乙烷
十三、2氯丙烷
十四、1,2二氯丙烷
十五、氯乙烯
十六、1,1二氯乙烯
十七、1,2二氯乙烯
十八、三氯乙烯
十九、四氯乙烯
二十、1,3二氯丙烷
二十一、1,2,3三氯丙烷
二十二、3氯丙烯
二十三、氯丁烷
二十四、2氯丁烷
二十五、1氯2甲基丙烷
二十六、2氯2甲基丙烷
二十七、1,4二氯丁烷
二十八、氯戊烷
二十九、1氯3甲基丁烷
三十、2氯2甲基丁烷(氯代叔戊烷)
三十一、1,5二氯戊烷
三十二、1氯己烷
三十三、四氟化碳(四氟甲烷)
三十四、1,1二氟乙烯
三十五、溴甲烷
三十六、二溴甲烷
三十七、三溴甲烷(溴仿)
三十八、溴乙烷
三十九、1,2二溴乙烷
四十、1,1,2,2四溴乙烷
四十一、1溴丙烷
四十二、2溴丙烷
四十三、1,2二溴丙烷
四十四、1溴2甲基丙烷
四十五、溴戊烷
四十六、溴己烷
四十七、1碘丙烷
四十八、2碘丙烷
四十九、碘丁烷
五十、氯溴甲烷
五十一、一氟三氯甲烷
五十二、一氟二氯甲烷
五十三、三氟一溴甲烷
五十四、α氯萘
五十五、β氯萘
五十六、氯化萘
五十七、氯苯
五十八、邻二氯苯
第十二章 芳香族烃类
一、苯
二、甲苯
三、二甲苯
四、三甲苯
五、乙苯
六、二乙苯
七、正丙苯
八、异丙苯
九、对异丙基甲苯
十、丁苯
十一、对叔丁基甲苯
十二、苯乙烯
十三、四氯化萘
十四、二苯甲烷
第十三章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一、苯胺
二、N甲基苯胺
三、N,N二甲基苯胺
四、N,N二乙基苯胺
五、邻甲苯胺
六、间甲苯胺
七、硝基苯
八、硝基甲苯
九、二硝基苯酚
十、二硝基邻甲酚
第十四章
一、苯酚
二、甲酚
三、对叔丁基苯酚
第十五章 醇类
一、甲醇
二、乙醇
三、丙醇
四、异丙醇
五、正丁醇
六、异丁醇
七、戊醇
八、2甲基1丁醇
九、异戊醇
十、仲戊醇
十一、叔戊醇
十二、4甲基2戊醇
十三、2乙基丁醇
十四、2辛醇
十五、2乙基己醇
十六、壬醇
十七、环己醇
十八、2甲基环己醇
十九、3甲基环己醇
二十、苯甲醇
二十一、甲基环己醇
二十二、双丙酮醇
二十三、2氯乙醇
二十四、二氯丙醇
第十六章
一、乙二醇
二、聚乙二醇类
三、丙二醇
四、1,3丙二醇
五、二丙二醇
六、三丙二醇
七、1,2丁二醇
八、1,3丁二醇
九、2,3丁二醇
十、1,4丁二醇
十一、二烷
十二、三乙二醇乙醚
十三、二乙二醇甲醚
十四、二乙二醇乙醚
十五、二乙二醇丁醚
十六、乙二醇一甲醚
十七、乙二醇一乙醚
十八、2(甲氧甲氧基)乙醇
十九、乙二醇一丙醚
二十、乙二醇一异丙醚
二十一、乙二醇一丁醚
二十二、乙二醇一异戊醚
二十三、乙二醇一己醚
二十四、乙二醇一苯醚
二十五、乙二醇一苄醚
二十六、糠醇
二十七、四氢糠醇
二十八、二甘醇
二十九、1,2,4丁三醇
三十、2,2二甲基1,3丙二醇
三十一、1,5戊二醇
三十二、2丁烯1,4二醇
三十三、2甲基2,4戊二醇
三十四、2乙基1,3己二醇
三十五、频哪醇
三十六、1,2,6己三醇
三十七、季戊四醇
三十八、丙二醇单甲基醚
三十九、丙二醇单乙基醚
四十、丙二醇单异丙基醚
四十一、丙二醇单丁基醚
四十二、二丙二醇单甲基醚
四十三、二丙二醇单乙基醚
四十四、二丙二醇单正丁基醚
四十五、三丙二醇单正丁基醚
四十六、丁二醇一醚类
四十七、乙二醇单乙酸酯
四十八、乙二醇二乙酸酯
四十九、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
五十、乙二醇二硝酸酯
五十一、乙二醇一醚一酯类
第十七章 环氧化合物
一、环氧乙烷
二、1,2环氧丙烷
三、1,2环氧丁烷
四、二氧化二戊烯
五、1,2环氧十二碳烷
六、1,2环氧乙基苯
七、二烷
八、三烷
九、呋喃
第十八章 醚类
一、甲醚
二、乙醚
三、异丙醚
四、正丁醚
五、二氯乙醚
六、二氯异丙醚
七、乙二醇二乙醚
八、二苯醚
九、茴香醚
十、冠状醚类
(一)12冠4
(二)十氢化萘基15冠5
(三)丁基环己基18冠6
(四)二苯并20冠4
(五)不对称二苯并19冠6
第十九章 酮类
一、丙酮
二、丁酮
三、2戊酮
四、2己酮
五、4甲基2戊酮
六、2庚酮
七、3庚酮
八、4庚酮
九、2辛酮
十、3辛酮
十一、5甲基3庚酮
十二、二异丁基甲酮(2,6二甲基4庚酮;二异丁酮)
十三、2,6,8三甲基4壬酮
十四、2,5己二酮
十五、5壬酮(二丁基甲酮)
十六、异亚丙基丙酮
十七、3丁炔2酮
十八、3戊炔2酮
十九、苯乙酮
二十、异佛尔酮(3,3,5三甲基聚己烯酮)
二十一、环己酮
二十二、甲基环己酮
二十三、3甲基2丁酮
二十四、乙酰丙酮(2,4戊二酮)
第二十章 醛和缩醛类
一、丁醛
二、苯甲醛
三、丁烯醛
四、肉桂醛
五、糠醛
六、三聚乙醛
七、甲缩醛
八、乙缩醛
九、甲醛缩二乙醇
十、乙醛缩二甲醇
第二十一章 有机酸和酸酐类
一、甲酸
二、乙酸
三、乙二酸
四、丙酸
五、丁酸
六、异丁酸
七、戊酸
八、异戊酸
九、叔戊酸
十、己酸
十一、2乙基丁酸
十二、辛酸
十三、2乙基己酸
十四、油酸
十五、乙酸酐
十六、丙酸酐
十七、丁酸酐
第二十二章 酰胺类
一、甲酰胺
二、N甲基甲酰胺
三、N,N二甲基甲酰胺
四、N,N二乙基甲酰胺
五、乙酰胺
六、N甲基乙酰胺
七、N,N二甲基乙酰胺
八、N甲基丙酰胺
九、ε己内酰胺
第二十三章 酯类
一、甲酸甲酯
二、甲酸乙酯
三、甲酸正丁酯
四、甲酸异丁酯
五、甲酸异丙酯
六、甲酸苄酯
七、乙酸甲酯
八、乙酸乙酯
九、乙酸丙酯
十、乙酸烯丙酯
十一、乙酸丁酯
十二、乙酸戊酯
十三、乙酸异戊酯
十四、乙酸苄酯
十五、丙酸甲酯
十六、丙酸乙酯
十七、丙酸丁酯
十八、丙酸戊酯
十九、2羟基丙酸甲酯
二十、2羟基丙酸乙酯
二十一、乳酸正丁酯
二十二、丁酸甲酯
二十三、丁酸乙酯
二十四、3羟基丁酸甲酯
二十五、异丁酸乙酯
二十六、芳香族单羧酸酯类
(一)苯甲酸甲酯
(二)苯甲酸苄酯
二十七、乙二酸二乙酯
二十八、马来酸二甲酯
二十九、马来酸二丁酯
三十、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三十一、甘油酯
三十二、碳酸二甲酯
三十三、碳酸二乙酯
(一)碳酸二丙酯
(二)碳酸二苯酯
三十四、碳酸丙二醇酯
三十五、磷酸三乙酯
三十六、磷酸三丁酯
三十七、磷酸三甲苯酯
三十八、硫酸二甲酯
三十九、亚硝酸异戊酯
第二十四章 腈类
一、乙腈
二、丙腈
三、丁二腈
四、丁腈
五、异丁腈
六、戊腈
七、苄腈
八、乳腈
九、苯乙腈
十、己二腈
第二十五章 含硫化合物
一、二硫化碳
二、甲硫醚
三、噻吩
四、正丁硫醇
五、二甲亚砜
六、环丁砜
七、1,3丙磺内酯
八、二甲基砜
一、吡咯
二、四氢吡咯
三、吡啶
四、甲基吡啶
(一)2甲基吡啶
(二)3甲基吡啶
(三)4甲基吡啶
五、吗啉
六、喹啉
参考文献
索引
中文名称索引
英文名称索引
缩写词表
目 录内容简介
《有机溶剂中毒预防指南》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共二十六章。总论(第一~六章)简明扼要地从概念、分类、毒理、对健康的影响、中毒临床表现、诊断、急救与治疗、预防和应急救援等方面介绍了有机溶剂发生中毒时必须了解的一些基本情况。各论(第七~二十六章)收录了近400种比较常用的工业有机溶剂,从理化性质、接触机会、毒性、临床表现、诊断、救治与处理、预防措施7个方面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每种有机溶剂的情况,并结合国内曾发生的有机溶剂中毒事故进行分析,为有机溶剂中毒的防治提供了具体的依据和方法。《有机溶剂中毒预防指南》内容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践,很多内容和案例都有作者亲身的经历。
《有机溶剂中毒预防指南》可作为卫生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企业从事职业病防治、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安全管理技术人员的业务指导用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教师、研究人员、医务人员及学生等的参考书。
《有机溶剂中毒预防指南》可作为卫生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企业从事职业病防治、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安全管理技术人员的业务指导用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教师、研究人员、医务人员及学生等的参考书。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