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格致文库:网络犯罪的裁判经验与学理思辨
作者:于志刚,于冲 著
出版: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3.5
页数:377
定价:56.00 元
ISBN-13:9787509345115
ISBN-10:7509345111
去豆瓣看看 上编 网络和网络犯罪的现状
第一章 互联网和网络犯罪的现状与趋势
一、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和重要地位
二、中国网民的增长速度
三、网络犯罪的高发态势和影响范围
第二章 互联网的代际演变与网络犯罪的类型转变
一、互联网的代际转型:网络从“信息服务”到“内容服务”的转变
二、网络功能转型和网络社会的形成:从“人机互动”到“人人互动”的转变
三、网络违法犯罪对象的变化:从对“计算机网络系统本身”到“普通网民”
四、网络违法犯罪模式的变化:“一对多”的犯罪模式挑战着传统的规则和理论
五、网络保护的现状:缺乏对虚拟空间的平等保护和同等保护
第三章 制裁网络犯罪的罪名体系和内在关系
一、网络犯罪的罪名渊源与犯罪特征演变
二、现行刑法中纯粹的计算机犯罪
三、利用计算机实施的其他犯罪的基本理论问题
中编 纯粹的网络犯罪
第四章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典型判例]范某某、文某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案
一、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主体问题
二、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主观罪过
三、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行为的具体分析
四、非法侵入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类别认定
五、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刑罚裁量
第五章 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典型判例]赵某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
一、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的构成特征
二、对于“非法获取”的理解与认定
三、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的定罪量刑
第六章 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典型判例]向某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案
一、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构成特征
二、对于“非法控制”的理解与认定
三、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定罪量刑
第七章 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
(一):提供程序、工具
[典型判例]赵某某、闫某非法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案
一、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客观要件的理解
二、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
……
下编 利用网络实施的犯罪
于志刚,男,1973年生,洛阳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学士(1995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1998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进入中国政法大学任教,次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04年至2005年赴英国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2005年破格晋升教授,2006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同年开始兼任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至今。2009年至2012年任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2012年起任学校教务处处长。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获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当选第11届全国青联委员。
十余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传统犯罪的网络异化研究》等个人专著12部、合著多部,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20项。2010年11月,当选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于冲,男,1986年生,山东曲阜人。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在《法学论坛》、《中州学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近10个,两次获批主持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实践资助项目。
《法学格致文库:网络犯罪的裁判经验与学理思辨》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从宏观的、全局的角度,以网络犯罪的当前态势、犯罪类型以及罪名防治体系的大角度勾勒为起点,着眼于网络犯罪的现状,在充分借鉴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中对中国当前网络犯罪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司法经验、见解的基础上,试图以裁判经验总结和评价的形式将现有的研究成果予以展示。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