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博雅学术文库:科学教育背后的性别政治
作者:周小李 著
出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1
页数:190
定价:35.00 元
ISBN-13:9787562259039
ISBN-10:7562259038
去豆瓣看看 前言
绪论 科学教育中的“性沟”
一、科学教育中“性沟”的存在
二、科学教育中“性沟”之研究的必要
三、相关研究检视
四、研究的问题与视角
五、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才女文化
一、祖父:王贞仪的科学启蒙老师
二、才女文化让贞仪的科学教育成为可能
三、令贞仪孤独与踯躅的“才”
四、付梓以及删、焚、隐:贞仪对自我的认可与怀疑
五、与王贞仪比较,徐光启何其幸!
第二章 精英话语
一、精英对“才女”的批判
二、聒噪中的主旋律:女子究竟应学什么、为何而学
三、教育、医护:以母职及其社会化为目的的科学教育
第三章 制度安排
一、男性优先
二、性别化对待
三、重理轻文
第四章 智力迷思
一、大脑存在性别差异?
二、只有抽象思维(男性思维)适合科学学习?
三、母性非智性?
第五章 资本
一、国家或地区
二、种族
三、家庭
四、大学
五、导师
六、科学共同体
第六章 今日女生科学学习危机:王思齐们的故事
一、第一次危机:小学四至六年级(11岁左右)——数学焦虑的开始
二、第二次危机:初中二年级(14岁左右)——物理恐惧
三、第三次危机:高中二年级(16岁左右)——逃离理科
四、第四次危机:大学四年级(22岁左右)——半途而废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周小李,女,1970年出生,湖北松滋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现任教于武汉工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妇女理论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德育原理及女性教育等学科方向的教学与研究。
已出版专著两部:《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教育传统及其超越》(独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当代大学生爱国热情保护与引导的理论与实践》(合著,科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参编著作两部:《新世纪新师德》(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近年来在《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中国青年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作为主持人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一项、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及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一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一项。
《华大博雅学术文库:科学教育背后的性别政治》以“性别政治(genderpolitics)”这一概念指称这一权力机制。基于对科学教育史的性别视角勘察与反思,同时基于对科学女性受教育历程的回溯及其内心声音的倾听,本书将科学教育背后的性别政治归结为五种范型,此即“才女文化”、“精英话语”、“制度安排”、“智力迷思”及“资本”。
科学教育背后的性别政治至今依旧限定、制约和导引着科学教育。《科学教育背后的性别政治》基于对中小学学生及其家长和对大学女生的访谈,揭示了今日女生科学学习的危机阶段,进一步论证了科学教育背后的性别政治与科学教育领域女性弱势之间的内在关联。《华大博雅学术文库:科学教育背后的性别政治》指出,数学焦虑、物理恐惧、逃离理科、在科学管道中半途而废等女生科学学习危机之所以存在,其根源并非女性先天的禀赋、能力或品质,而是性别政治操纵下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以及教育和社会领域的文化与制度。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