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导论
1.1 研究缘起与课题意义
1.2 文献述评与研究目的
1.3 研究设计
2 近代以来苏南地区工业化与流动农民工
2.1 近代苏南工业化与流动农民工
2.2 “苏南模式与”离土不离乡
2.3 “新苏南模式”与外来农民工
3 农民工融城的物质空间实践:居住融入
3.1 苏南外来农民工的城市居住空间评价
3.2 农民工城市居住实践与结构性因素的互动影响
3.3 争取农民工居住空间公平的政策实践
4 农民工融城的社会空间实践:就业融入
4.1 外来农民工的城市就业空间评价
4.2 城市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就业融入的结构性影响
4.3 苏南农民工就业融入的行动选择
4.4 扩展农民工城市就业空间的政策实践:以苏州为例
5 农民工融城的社会空间实践:劳动权益保护与救助
5.1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与救助的空间评价
5.2 苏南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护与救助空间实践
6 农民工融城的社会空间实践:城市社会保障
6.1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空间评价
6.2 苏南农民工城市社会保障空间实践
6.3 苏南农民工城市社会保障空间实践:以医疗参保行动为例
7 农民工融城的社会空间实践:社区融入
7.1 苏南农民工城市社区融人的空间评价
7.2 促进苏南农民工城市社区融入的政策实践
8 农民工子女的城市社会空间实践:教育融入
8.1 农民工子女教育融人的城市空间评价
8.2 农民工子女教育融入的结构性约束
8.3 苏南农民工子女教育融人的行动选择
8.4 苏南地区推动农民工子女教育空间公平的政策实践
9 农民工融城的心理空间实践:城市生活满意度与城市认同
9.1 外来农民工融城实践的心理空间
9. 2 农民工融城实践的心理空间评价:以苏州为例
10 研究总结论
1O.1 研究结论概述
1O.2 苏南外来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空间评价
10.3 农民工融城行动与社会结构相互建构的空间解读
10.4 基于空间理论的外来农民工融城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