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形成与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
作者:崔海燕 著
出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3.5
页数:254
定价:38.00 元
ISBN-13:9787514133189
ISBN-10:7514133186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第四节 研究内容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六节 主要创新点
第七节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二章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居民收入
第二节 不确定性
第三节 消费习惯
第四节 其他因素
第三章 西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消费习惯形成模型
第一节 耐克和莫尔(Naik and Moore,1996)的理论模型
第二节 阿里瑟和卢萨迪(Alessie and Lusardi,1997)的理论模型
第三节 戴南(Dynan,2000)的理论模型
第四节 迪顿(Deaton,1991)和卡洛尔(Carroll,1992,1997,1998)的缓冲储备储蓄模型
第五节 维奥拉·安吉利尼(Viola Angelini,2009)的理论模型
第六节 对消费习惯形成模型的评价
第四章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习惯形成的理论模型构建
第一节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习惯形成的理论模型构建
第二节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习惯形成理论模型构建
第五章 习惯形成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演变
第二节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习惯形成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习惯形成对中国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
第四节 习惯形成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第六章 习惯形成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演变
第二节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习惯形成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习惯形成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第七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崔海燕,女,1971年10月出生,山西运城人,山西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数量经济学、统计学和消费经济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过6项省级课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课题研究。在国内核心期刊,如《中国农村经济》、《管理工程学报》、《情报科学》、《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等发表论文近20篇,曾获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二等奖、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研究成果三等奖。
《习惯形成与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分为七章。第一章是绪论。系统介绍《习惯形成与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总结了国内外习惯形成的研究动态,说明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主要创新点。第二章是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对影响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以期为后面的实证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是西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消费习惯形成模型。主要介绍西方代表性的消费习惯形成模型,进一步了解习惯形成模型的研究动态和发展历程。第四章是中国城乡居民消费习惯形成的理论模型构建。以西方代表性的消费习惯形成模型作为参考,结合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的现实情况,构建符合中国城乡居民消费习惯形成的理论模型框架。第五章是习惯形成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采用第四章所构建的理论模型框架,分别在确定性等价下、不确定性等价下,分析习惯形成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分析习惯形成对中国高、中、低三个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以及对习惯形成对城镇居民各类消费支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第六章是习惯形成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采用第四章所构建的理论模型框架,分别在确定性等价下、不确定性等价下,分析习惯形成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以及对习惯形成对农村居民各类消费支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第七章是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根据前面的实证分析进行总结,得出研究结论;然后根据实证分析所得出的具体参数,为扩大中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