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效率:农户粮食生产行为研究

《华村一家丛书》总序
序
前言
摘要
第1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2.3 框架安排
1.3 研究假设与方法
1.3.1 研究假设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范围与对象
1.4.1 概念界定
1.4.2 研究对象
1.4.3 数据来源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农民理性:一个概括性的观点回顾和评价
2.1 “理性”还是“非理性”:延续至今的争论
2.1.1 理性概念在传统经济学中的演变
2.1.2 非主流经济学对理性主义的批评
2.1.3 理性内涵的扩张与经济学帝国主义
2.1.4 简要评论
2.2 “道义经济”抑或“理性小农”:农民理性的经典论题
2.2.1 道义经济
2.2.2 理性小农
2.2.3 第三条道路?
2.2.4 简要评论
2.3 最优化农民:基于理性视角的农民行为总结
2.3.1 利润追求型农民
2.3.2 风险规避型农民
2.3.3 劳苦规避型农民
2.3.4 市场参与型农民
2.3.5 简要评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家庭经济周期理性:一个农民理性分析框架的构建
3.1 基本假定
3.2 一个概念
3.3 两个假设
3.3.1 农业外部兼业度假设
3.3.2 农业内部兼业度假设
3.4 理论构建
3.4.1 核心思想:以变化观点认识农民理性
3.4.2 基本思路:以农户富裕度为分析视角
3.4.3 分析框架:农户理性随富裕度的变化
3.4.4 几点解释:家庭经济周期理性的实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自给型粮食生产:小康阶段的农民理性与行为特征
4.1 从温饱到小康: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转变
4.1.1 经济发展阶段的一般划分
4.1.2 “小康”是中国特色的阶段划分
4.1.3 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
4.2 从生存到致富:小康阶段农民的理性目标
4.2.1 农村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整体水平
4.2.2 农村经济发展仍处于小康起步发展阶段
4.2.3 现金收入最大化是小康阶段农民的理性目标
4.3 从高产到自给:现金收入最大化下农户粮食生产特征
4.3.1 农户家庭资源由农业生产转向非农生产
4.3.2 农户家庭粮食安全由自我防范转向市场保障
4.4 自给型粮食生产的一个简单例证:河南调查
4.4.1 粮食生产“口粮化”
4.4.2 农业生产“简单化”
4.4.3 非农经营“主业化”
4.4.4 留守劳力“低质化”
4.4.5 资金流向“生活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河南16村千户粮食生产总体描述
5.1 数据说明
5.2 基本特征
5.2.1 观察村特征
5.2.2 观察户特征
5.3 观察村农业生产概况
5.3.1 劳动力职业分化
5.3.2 农业和粮食生产
5.4 观察户粮食生产概况
5.4.1 粮食播种面积
5.4.2 粮食产量
5.4.3 营地农户比率
5.4.4 营粮农户比率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户粮食生产与消费行为的联立考察
6.1 引言
6.2 农户粮食生产和消费决策的理论分析
6.2.1 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
6.2.2 基于新家庭经济学的分析
6.3 农户粮食生产和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
6.3.1 粮食生产:土地生产率提高引致的产量增加
6.3.2 粮食消费:恩格尔定律作用下的口粮下降
6.3.3 粮食储售:双重因素导致的粮食商品率上升
6.3.4 粮食收支:逐渐趋向脆弱的农家内部平衡
6.3.5 简要结论:现金最大化下的粮食生产与消费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农户粮食生产劳动力的分配
7.1 引言
7.2 农户劳动力分配的理论分析
7.2.1 女性不参与市场工作的时间配置
7.2.2 女性就近参与市场工作的时间配置
7.3 农户粮食生产劳动力分配的实证分析
7.3.1 劳动力样本特征
7.3.2 劳动时间:农业和非农业问的分配
7.3.3 性别分工:家庭成员的角色安排
7.3.4 粮食生产:不同农户的时间投入
7.3.5 简要结论:现金最大化下的劳动力配置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农户粮食生产效率的全面分析
8.1 引言
8.2 方法和变量
8.2.1 研究方法
8.2.2 变量定义
8.2.3 效率指标
8.3 结果讨论
8.3.1 小麦生产效率
……
第9章 主要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华村一家”团队已出版专著名录
序
前言
摘要
第1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2.3 框架安排
1.3 研究假设与方法
1.3.1 研究假设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范围与对象
1.4.1 概念界定
1.4.2 研究对象
1.4.3 数据来源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农民理性:一个概括性的观点回顾和评价
2.1 “理性”还是“非理性”:延续至今的争论
2.1.1 理性概念在传统经济学中的演变
2.1.2 非主流经济学对理性主义的批评
2.1.3 理性内涵的扩张与经济学帝国主义
2.1.4 简要评论
2.2 “道义经济”抑或“理性小农”:农民理性的经典论题
2.2.1 道义经济
2.2.2 理性小农
2.2.3 第三条道路?
2.2.4 简要评论
2.3 最优化农民:基于理性视角的农民行为总结
2.3.1 利润追求型农民
2.3.2 风险规避型农民
2.3.3 劳苦规避型农民
2.3.4 市场参与型农民
2.3.5 简要评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家庭经济周期理性:一个农民理性分析框架的构建
3.1 基本假定
3.2 一个概念
3.3 两个假设
3.3.1 农业外部兼业度假设
3.3.2 农业内部兼业度假设
3.4 理论构建
3.4.1 核心思想:以变化观点认识农民理性
3.4.2 基本思路:以农户富裕度为分析视角
3.4.3 分析框架:农户理性随富裕度的变化
3.4.4 几点解释:家庭经济周期理性的实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自给型粮食生产:小康阶段的农民理性与行为特征
4.1 从温饱到小康: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转变
4.1.1 经济发展阶段的一般划分
4.1.2 “小康”是中国特色的阶段划分
4.1.3 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
4.2 从生存到致富:小康阶段农民的理性目标
4.2.1 农村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整体水平
4.2.2 农村经济发展仍处于小康起步发展阶段
4.2.3 现金收入最大化是小康阶段农民的理性目标
4.3 从高产到自给:现金收入最大化下农户粮食生产特征
4.3.1 农户家庭资源由农业生产转向非农生产
4.3.2 农户家庭粮食安全由自我防范转向市场保障
4.4 自给型粮食生产的一个简单例证:河南调查
4.4.1 粮食生产“口粮化”
4.4.2 农业生产“简单化”
4.4.3 非农经营“主业化”
4.4.4 留守劳力“低质化”
4.4.5 资金流向“生活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河南16村千户粮食生产总体描述
5.1 数据说明
5.2 基本特征
5.2.1 观察村特征
5.2.2 观察户特征
5.3 观察村农业生产概况
5.3.1 劳动力职业分化
5.3.2 农业和粮食生产
5.4 观察户粮食生产概况
5.4.1 粮食播种面积
5.4.2 粮食产量
5.4.3 营地农户比率
5.4.4 营粮农户比率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户粮食生产与消费行为的联立考察
6.1 引言
6.2 农户粮食生产和消费决策的理论分析
6.2.1 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
6.2.2 基于新家庭经济学的分析
6.3 农户粮食生产和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
6.3.1 粮食生产:土地生产率提高引致的产量增加
6.3.2 粮食消费:恩格尔定律作用下的口粮下降
6.3.3 粮食储售:双重因素导致的粮食商品率上升
6.3.4 粮食收支:逐渐趋向脆弱的农家内部平衡
6.3.5 简要结论:现金最大化下的粮食生产与消费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农户粮食生产劳动力的分配
7.1 引言
7.2 农户劳动力分配的理论分析
7.2.1 女性不参与市场工作的时间配置
7.2.2 女性就近参与市场工作的时间配置
7.3 农户粮食生产劳动力分配的实证分析
7.3.1 劳动力样本特征
7.3.2 劳动时间:农业和非农业问的分配
7.3.3 性别分工:家庭成员的角色安排
7.3.4 粮食生产:不同农户的时间投入
7.3.5 简要结论:现金最大化下的劳动力配置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农户粮食生产效率的全面分析
8.1 引言
8.2 方法和变量
8.2.1 研究方法
8.2.2 变量定义
8.2.3 效率指标
8.3 结果讨论
8.3.1 小麦生产效率
……
第9章 主要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华村一家”团队已出版专著名录
晋洪涛,1974年生,河南柘城人。201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2012)。曾先后在中国农业大学(2006)、台湾中山大学(2011)、西藏大学(2012)从事访学和支教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户行为、粮食安全、土地制度。在《管理世界》、《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ChinaEconomicReview》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合著《中国农村文化市场发展研究》入选新闻出版总署迎接党的十八大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主编、副主编教材3部,参编教材6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等省部级课题6项;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研究12项。获省部级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理性与效率:农户粮食生产行为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农民理性:一个概括性的观点回顾和评价;家庭经济周期理性:一个农民理性分析框架的构建;自给型粮食生产:小康阶段的农民理性与行为特征;河南16村千户粮食生产总体描述等。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