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初步建设(1949年10月-1952年12月)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人民共和国”建国方略的形成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举行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三、中国大陆的基本统一和各级地方政府的筹建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政权的举措和各项民主改革
一、剿匪反霸和清除旧社会遗毒
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
三、城乡基层组织的重构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实施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巩固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秩序的建立
二、合理调整工商业和“三反五反”运动
三、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第四节 新中国文化建设的起步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确立
二、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三、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四、旧有教育制度的全面改革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外关系
一、“三大外交方针”的提出
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三、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第二章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1953年1月-1956年9月)
第一节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
三、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
第二节 过渡时期的政治建设
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二、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职能和任务的转变
四、民族识别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推行
第三节 过渡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社会
一、思想文化领域的批判运动
二、文字改革工作的全面推进
三、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
第四节 过渡时期的国防建设和对外关系
一、人民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
三、走上国际政治舞台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一、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意义
第三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与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1956年9月-1966年5月)
第一节 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二、“双百”方针与“文化界的春天
三、中共八大与一系列重要决策方针的制定
四、自“整风运动”至“反右派斗争”的转折
第二节 “大跃进”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挫折
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三、纠“左”的初步努力与“反右倾斗争”的逆转
四、继续“大跃进”与国民经济的困局
五、户籍制度的确立与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
……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年5月-1976年10月)
第五章 “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1976年10月-1978年12月)
第六章 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1978年12月-1992年春)
第七章 “新时期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1992年春-2001年12月)
第八章 “新世纪新阶段”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2-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