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刊缘起与旨趣
  引言:中国史学需要一种“感觉主义”!
  感觉·叙事·想象
  杨念群:文字何以成狱?——清初士人逃隐风格与“江南”话题
  引言:乾隆眼中的“天一生水”
  “托隐逃禅”未必能“咸登彼岸”
  “涉世利生”之下的士风转型
  查禁逆书与“驭人之术”
  几点结论
  海青:伤逝:对民国初年新女性形象的一种解读
  小引:新女性的登场
  可怕的家:三篇传记中的一个故事
  “独立”途中的变奏
  关于爱情的三种叙事
  结语:女性特质的政治内涵
  语言·事件·表述
  黄兴涛:“她”字的故事:女性新代词符号的发明、论争与早期流播
  来自“She”字等的困扰:与西方语言接触之后出现的新问题
  “她”字的新生与“他女”、“女它”:《新青年》同人的早期磋商
  1920年4月以前“她”字的最早期实践
  “她”字存废的论争与“她”、“伊”二字的竟逐
  与“女”有关的语文敏感:“男女平等”观念与“她”字的际遇
  第三人称代词序列的形成与“她”字位置之确定
  现代性诉求与汉语传统的互动:“她”字获胜的原因分析及其他
  孙江:没有暴动的事件——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先天遭事件的表述
  问题
  事件与表述
  被表述的事件:永清先天道事件
  被再表述的事件:无锡先天道事件
  结语
  图像·史观
  韩依薇:病态的身体——林华的医学绘画
  绘画缘由
  “画他所了解到的”:林华和他的画室
  “写他身体上不能去除的特点”
  医学肖像画
  性格与医病
  表情
  风景
  批评与抵制:“好”的中国人与“坏”的中国人
  行龙:图像历史:以(晋察冀画报)为中心的视觉解读
  引言:从“左图右史”到“视觉研究”
  画报内史:创制、演进、流布
  “笔杆机器”:设备、技术、群体
  三大论域:战争、革命、生活
  余论:兼及图像历史的一个讨论
  城市·故事
  孟悦:繁华作为历史:狂欢与急进的上海1830一1910
  繁华:“盛世”及其边界
  “繁华”与“淫靡”之间:扬州的“大都会”戏剧文化
  “淫靡”或亚文化:19世纪的江南
  “热闹之区”:上海的四马路
  结语:乱世之秋?
  马钊:诱拐的命运:20世纪40年代北京的男女交际、传统礼教和法律原则
  张克贤的“通奸私逃”:男女交往的城市空间
  杨王氏、杨兰秀的“强奸诱拐”:道德和法律的框架
  杨占英的“两情偕好”:妇女的自由和传统的颠覆性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