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地图与等值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一 国标高考——回顾
高考题模型剖析
二 高频考点——聚焦
三 模型方法——示例
1.地图方向、比例尺的确定方法
2.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计算方法
3.由剖面图确定剖面线以及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方法
4.两点间的通视问题
5.等值线图的综合判读
四 针对练习——专题
第1题组 地图的方向判读
第2题组 地图比例尺及高度、坡度的相关计算
第3题组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应用
第4题组 等温线图中地理现象的判读及相关计算
第5题组 其他等值线的判读应用
五 高考流星——借鉴
第2题 地球运动规律
一 国标高考——回顾
高考题模型剖析
二 高频考点——聚焦
三 模型方法——示例
1.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方法
2.区分日期分界线
3.太阳直射点的判定方法
4.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
5.正午太阳高度的判读及应用
6.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分析,对经纬度、时间、季节的计算与判定方法
四 针对练习——专题
第1题组 与时间相关的计算问题
第2题组 晨昏线及日照图的判读
第3题组 正午太阳高度的判读及应用
第4题组 昼夜长短的变化与综合性计算
五 高考流星——借鉴
第3题 大气运动规律
一 国标高考——回顾
高考题模型剖析
二 高频考点——聚焦
三 模型方法——示例
1.依据等压线判断风向、风力与天气变化
2.分析气温与降水量的变化,判读气候类型、分布
3.阐释气候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气候类型的判读
4.冷、暖锋面的判断技巧
5.锋面与天气变化的分析判读
6.气旋(反气旋)与天气变化的分析判读
7.锋面气旋与天气关系的判读
8.季风的形成及实践应用
四 针对练习——专题
第1题组 等压线与风
第2题组 大气环流
第3题组 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判读
第4题组 天气系统与天气
五 高考流星——借鉴
第4题 水运动规律
一 国标高考——回顾
高考题模型剖析
二 高频考点——聚焦
三 模型方法——示例
1.水循环的意义
2.陆地各种水体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3.等潜水水位线的判读
4.河流的开发、治理
5.水资源合理利用的主要方式
6.洋流的分布、性质、成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洋流的判定方法
8.海水等温线图的判读
9.掌握两大规律,区分影响因素
四 针对练习——专题
第1题组 水循环与水平衡
第2题组 河流补给与特征
第3题组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4题组 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高考流星——借鉴
附地表形态的峨造
一 国标高考——回顾
二 高频考点——聚焦
三 模型方法——示例
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4.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地质图判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四 针对练习——专题
第1题组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第2题组 内力作用与构造地貌
第3题组 外力作用与地貌
第4题组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5题组 地质图的判读
五 高考流星——借鉴
第7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 国标高考——回顾
高考题模型剖析
二 高频考点——聚焦
三 模型方法——示例
1.分析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特征
2.利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则对地理事象的分析
3.分析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4.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
5.熟练掌握主要的非地带性因素
6.影响雪线分布的因素和判读雪线高度的方法
四 针对练习——专题
第1题组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2题组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五 高考流星——借鉴
第6题 农、农业区位及地域类型
一 国标高考——回顾
高考题模型剖析
二 高频考点——聚焦
三 模型方法——示例
1.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判断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的方法
3.对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区位因素的分析
四 针对练习——专题
第1题组 农业区位因素
第2题组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第3题组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第4题组 城市郊区农业
五 高考流星——借鉴
第7题 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联系
一 国标高考——回顾
高考题模型剖析
二 高频考点——聚焦
三 模型方法——示例
1.工业区位因素的选择方法
2.工业合理布局的原则
3.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4.工业分散与环境
5.常见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
四 针对练习——专题
第1题组 工业区位因素及工业布局
第2题组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第3题组 工业分散与环境
第4题组 工业模式图的判读
五 高考流星——借鉴
……
第8题 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
第9题 城市与交通
第10题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11题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12题 区域地理研究与特征分析
第13题 区域地理研究与经济发展评价
第14题 旅游地理
第15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16题 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