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序2
前言
第一篇 它山之石
第1章 科技政策的产生与发展
1.1 科技政策
1.1.1 概念
1.1.2 基本内容
1.1.3 理论基础
1.1.4 体系结构
1.1.5 主体与客体
1.1.6 作用
1.2 科技政策的产生
1.2.1 孕育期
1.2.2 萌芽期
1.2.3 初始期
1.3 科技政策的发展
1.3.1 体制化时期(1945~1957年)
1.3.2 军事化时期(1958~1969年)
1.3.3 社会优先时期(1970~1979年)
1.3.4 经济竞争时期(1980~1989年)
1.3.5 全球化时期(1990年至今)
1.4 科技政策的影响
1.4.1 美国成为科技大国
1.4.2 美国的高等教育
1.4.3 美国的西部大发展
1.4.4 美国的科学基金制
1.5 20世纪“大科学”成绩斐然
1.5.1 大科学
1.5.2 20世纪科技成就
1.5.3 科技发展规律
第2章 美国军民一体化的科技政策
2.1 美国国防工业军民一体化的发展
2.1.1 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作为军民一体化的基点
2.1.2 通过国防采办政策促进军民一体化
2.1.3 设立专门机构协调军民一体化
2.2 美国科技政策的沿革
2.2.1 科技政策起源及“一战”时期的发展(1940年以前)
2.2.2 “二战”科技政策的分水岭(1941~1945年)
2.2.3 “冷战”时期以军事为主的科技政策(1946~1989年)
2.2.4 “冷战”后以扶持军民两用技术为重点的科技政策(1990~2000年)
2.2.5 “9?11”事件以来科技政策的新变化(2001年至今)
2.3 历任总统的科技政策
2.3.1 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1953.01.2 0~1961.01.2 0)
2.3.2 肯尼迪政府时期(1961.01.2 0~1963.1 1.2 2)
2.3.3 约翰逊政府时期(1963.1 1.2 2~1969.01.2 0)
2.3.4 尼克松政府时期(1969.01.2 0~1974.08.09)
2.3.5 福特政府时期(1974.08.09~1977.01.2 0)
2.3.6 卡特政府时期(1977.01.2 0~1981.01.2 0)
2.3.7 里根政府时期(1981.01.2 0~1989.01.2 0)
2.3.8 老布什政府时期(1989.01.2 0~1993.01.2 0)
2.3.9 克林顿政府时期(1993.01.2 0~2001.01.2 0)
2.3.10 小布什政府时期(2001.01.2 0~2009.01.2 0)
2.4 美国科技政策的构架
2.4.1 科技投入政策
2.4.2 税收政策
2.4.3 知识产权政策
2.4.4 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政策
2.4.5 科技人才政策
2.5 美国科技政策的制定
2.5.1 制定科技政策的角色
2.5.2 立法机构与立法程序
2.5.3 行政机构及权限
2.6 美国科技政策趋势
2.6.1 持续加强科技投入
2.6.2 加强宏观管理
2.6.3 大力加强基础研究
2.6.4 优先发展关键技术
2.6.5 注重国际科技合作
第3章 典型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发展
3.1 世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简要回顾
3.1.1 工业革命催生近代国防科技工业
3.1.2 两次世界大战推动国防科技工业
3.1.3 军备竞赛刺激国防科技工业持续扩张
3.1.4 面向军民一体化的国防科技工业转型
3.1.5 世界军火贸易
3.2 美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发展
3.2.1 “二战”国防科技工业的兴起
3.2.2 “冷战”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3.2.3 “冷战”后国防科技工业的改革和调整
3.2.4 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改革成果
3.3 俄罗斯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调整与复苏
3.3.1 “雪崩”式军转民阶段(1992~1994年)
3.3.2 “渐进”式调整阶段(1995~1997年)
3.3.3 国防科技工业综合体重组阶段(1998~2000年)
3.3.4 深化一体化阶段(2001年至今)
3.3.5 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改革成果
3.3.6 国防科技工业的国际领先领域
3.3.7 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发展前景
3.3.8 国防科技工业与军民技术转移
3.4 欧盟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整合与转型
3.4.1 欧盟部分成员国政策调整
3.4.2 欧盟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振兴新举措
3.4.3 欧盟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改革成果
3.4.4 欧盟国防科技工业体系面临的困境
3.4.5 欧盟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发展前景
3.5 日本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3.5.1 日本的国防科技工业
3.5.2 日本的科技政策
3.6 以色列的国防科技工业
3.6.1 以色列的国防科技工业
3.6.2 以色列的科技政策
3.6.3 以色列的军民一体化模式
3.7 印度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发展
3.7.1 印度的国防科技工业
3.7.2 印度的国防科技政策
3.7.3 印度国防科技工业现状分析
3.8 多国比较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3.8.1 国防科技工业的组织形式
3.8.2 国防科技工业的管理体制
3.8.3 国防科技工业的运行机制
3.8.4 国防科技工业的产业结构
3.8.5 国防科技工业的科研体系
3.8.6 国防科技工业的技术创新举措
3.8.7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战略的绩效
3.8.8 世界防务、航天工业排行榜(2009年)
3.8.9 对我国的启示
第二篇 大国之路
第4章 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思想
4.1 多层面历史回溯
4.1.1 旧中国的沧桑
4.1.2 建军历程
4.1.3 工业制造
4.1.4 科研能力
4.1.5 爱国热情
4.2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思想与科技政策
4.2.1 形成过程
4.2.2 主要思想内容
4.2.3 科技政策
4.3 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思想与科技政策
4.3.1 形成过程
4.3.2 主要思想内容
4.3.3 科技政策
4.4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思想与科技政策
4.4.1 形成过程
4.4.2 主要思想内容
4.4.3 科技政策
4.5 军民融合的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思想
4.5.1 背景
4.5.2 主要思想内容
4.5.3 科技政策
4.5.4 军民融合式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思想
第5章 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与政策演进
5.1 计划体制时期的管理体制与政策(1949~1977年)
5.2 调整转型时期的管理体制与政策(1978~1997年)
5.3 深化改革时期的管理体制与政策(1998~007年)
5.4 实行大部制以来的管现体制与政策(2008年至今)
第6章 辉煌壮丽的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事业
6.1 自力更生彪炳史册:新中国的若干第一
6.2 自主创新硕果累累:国防科技工业大国的标志
6.3 军民结合业绩辉煌:助推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
6.4 科学管理创奇葩:中国特色的管理思想与方法
第三篇 强国之梦
第7章 富国强军相统一的战略任务
7.1 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时代背景
7.2 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没的历史使命
7.3 服务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责任
7.4 建设国防科技工业强国的战略任务
第8章 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8.1 规律探索与发展趋势
8.2 紧迫需要与战略决策
8.3 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主要成就与任务
8.4 做强做大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产业
8.5 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
第9章 开创“三化”融合的新时代
9.1 国防科技工业的工业化使命
9.2 国防科技工业的信息化任务
9.3 国防科技工业的现代化
9.4 推进“三化”融合,实现国防科技工业由大变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