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对母女的浴火重生陈建功
章 女儿铩羽而归
1 就读于俄罗斯某名校的女儿心笛,在“放单飞”四年后突然休学回
家
2 药物的力量如何在心笛的身体里一点点渗透?我无从体会。一颗
满是母爱的心被忧虑、怜惜与无奈撕扯着
3 心笛每天把自己反锁在卧室里的那段时间,我和前夫总是战战兢
兢,每分钟都在担心
4 曾经乖巧柔弱的心笛,居然开始对父母挥拳相向。那段时间,我想
死的心都有了……
5 心理讲座结束时,我举起被心笛拧得依然挂彩的右臂,与全体学员
跟着专家齐声高呼:“只要不自杀,一定都能好!”
6 我一口气买回家好几种宠物。想不到,原本十分喜爱小动物的心笛
却不敢直面它们
7 为了寻找流浪猫波波艾,“自囚”近一年半的心笛,终于有了想跑出
去的冲动!
第二章 走出家门就这么难?
1 申大龙医生见到心笛的句话,一下子就让诊室里的气氛轻松起
来
2 心笛的适应过程总是在周而复始,一次次的疑似好转,成了一次次
病情加重的前奏
3 目睹外婆的去世,心笛不哭也不喊,不一会儿,便开始了无休止的抽
搐……
4 一向沉静、内敛的心笛,常常无端焦虑、紧张、害怕,让我感觉如同在
一条黑暗无边的隧道里穿行
5 方毅高中班主任老师的一席话透出弦外之音。然而,被新婚冲昏头
脑的我,哪里听得出其中分量?
6 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聪明可爱又乖巧的心笛像个“小话痨”,可一
走出家门面对生人,立刻变成了个小闷嘴葫芦
7 意外的惊喜让我不禁捂住了嘴。女儿给我制造的这次“爆炸性震
撼”,成为留在我记忆深处永恒的“经典”
第三章 “断层”的母爱
1 我出国研修前一天晚上,面对一桌平时爱吃的饭菜,女儿却紧咬
双唇不动一筷,一大滴晶莹的泪珠挂在她的眼角
2 众目睽睽之下,方毅劈头冲我来了一句:“你是怎么搞的?还不如
别回来呢!”
3 心笛到机场送我去留学,表现得还很潇洒。当晚,她却边哭边晃着
方毅的肩膀:“你让她回来!让她回来!”
4 边学习边打工的自费留学生活,对于一个年近四十的中年女人来
说,一切都超乎想象地艰难
5 我本打算硕士毕业后继续留日读博,然而,他们父女俩的态度让我
真的担心起来
6 终于熬到毕业回国,却发现女儿身上发生了让我始料不及的变
化
7 刚刚获得陪伴女儿顺利考入市级重点中学的成就感,我却被创业失
败的一记闷棍打得晕头转向
第四章 家庭“塌方”
1 连续“败走麦城”,让方毅彻底看不起我了。十八年的婚姻之塔随
之倒塌‘100
2 “覆巢之下无完卵”,父母离异导致的家庭“塌方”,伤及重的是孩
子
3 任何时候,也不能切断与孩子沟通的渠道
4 寂寞——留学生活的主旋律
5 我和女儿眼中的“东道主”
6 仿佛刚刚在机场送女儿转身离去,一回头又见她迎面走来。而且,
这一次她是彻底回来了
第五章 为了爱的抉择
1 心笛休学回国一年多了,无论我怎么做都“焐”不热她
2 我的小病友帆帆,跳楼自杀没死成,竟说自己“非常倒霉”
3 “西药并不可怕,关键是不能复发,否则会屡治屡犯……”这是帆帆
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切身感受
4 女儿在手机上写下的《独活杂记》,让我看到了另一个心笛
5 两则令人毛骨悚然的转帖,让我惊出一身冷汗,我后怕不已
6 “妈妈,帮帮我!我害怕……”心笛的恳求,让我终于下了决心,暂
停工作
7 “港澳游”还了我二十年前对心笛许下的一个心愿,也成为她自觉
做有氧运动的开始
第六章 母爱的回归
1 总把自己孩子当“神童”的父母,实在是愚蠢的父母。我们的自
豪与炫耀,足以让孩子陷入某些致命的心理误区
2 做情商测试,心笛得了59分。她沮丧地喃喃自语:“我不及格
啊!”
3 女儿一声声发自心底的呼唤,母女间的亲情在碰撞与融合的交集中
悄悄拉近
4 从渴望环境宽松到学会“示弱”,心笛一步步从自诩的“世界人
物”做回正常人了
5 陪伴心笛的日子里,我这台“家教电脑”也重新“格式化”,装进了新
的“程序”
6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终于知道了如何听懂医生的弦外之音
7 申大龙医生的“患友会”,让我看到了抑郁症患者截然不同的命
运
8 一个躁郁症患者母亲的心声——请社会给他们多一些理解、宽容、
关爱与支持.
第七章 母爱面面观
1 我的妈妈——回到知青点我才发现,衣服包里夹着一个信封,里面
装着一沓钱,整整一百元。那是我妈妈悄悄塞进去的
2 薇薇的“老师妈妈”——一个抑郁症患者成长为出色的心理咨询
师,真实讲述了身为人母应当给予孩子的是什么
3 移民加拿大的妈妈——她是一名幼教专家,在她营造的。全营养家
庭教娱”氛围里,女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4 更年期的妈妈——我看到在那十七岁的面庞上叠印出她妈妈当年
的靓丽,不禁感叹这对母女间的良性传承
5 为家而战的妈妈——为了女儿赴澳洲留学,她抛下丈夫独自一人去
澳门打拼,孰料这一走竟熬到了退休
6 为爱学习的妈妈——心理咨询师培训班上,我结识了一群和我抱着
同样目的来学习的母亲
7 成长中的妈妈——母亲们在“心灵成长”中。患病”,却是孩子们通
过“亮心”去“服药”。我们如何用“心”做父母甲
8 一心弥补母爱的妈妈——女儿唱起《给十五岁的自己》,突然“卡
壳”,眼中已盈满泪水。我把女儿搂入怀中,泪如泉涌……
尾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