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l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l.1 实际电路和电路模型
1.1.1 实际电路
1.1.2 电路元件和电路模型
1.1.3 电路的工作方式
1.1.4 集总假设与集总电路
1.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1.2.1 电流的参考方向
1.2.2 电压的参考方向
1.2.3 电压、电流的关联参考方向
1.3 电路的功率
1.4 基本电路元件的伏安关系
1.4.1 无源元件
1.4.2 有源元件
1.4.3 受控源
1.5 基尔霍夫定律
1.5.1 电路变量的两类约束关系及电路术语
1.5.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5.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6 电路中电位的概念
本章 小结
习题一一
自测题一
第2章 电阻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1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一
2.1.1 电路等效的概念
2.1.2 电阻的串联、并联等效变换
2.1.3 电阻的丫形连接与△形连接的等效互换
2.1.4 电源的等效变换
2.1.5 含有电阻和受控源的单口网络的等效
2.2 KCL和KVL独立方程的个数
2.2.1 KCL独立方程的个数
2.2.2 KVL独立方程的个数
2.3 支路电流法
2.3.1 支路电流法的基本思想
2.3.2 支路电流法的步骤
2.4 网孔分析法
2.4.1 网孑L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2.4.2 用观察法直接列写网孔方程
2.5 节点分析法
2.5.1 节点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2.5.2 用观察法直接列写节点方程
2.6 替代定理
2.7 叠加定理
2.7.1 叠加定理及其应用
2.7.2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
2.8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
2.8.1 戴维南定理
2.8.2 诺顿定理
2.9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本章 小结
习题二
自测题二
第3章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3.1 动态电路及其方程
3.1.1 动态电路的概念
3.1.2 动态电路的微分方程
3.2 换路定则与初始值
3.2.1 换路定则
3.2.2 初始值的计算
3.3 RC电路的响应
3.3.1 R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3.3.2 RC串联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3.3.3 RC电路的全响应
3.4 RL电路的响应
3.4.1 RL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3.4.2 RL串联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3.4.3 RL电路的全响应
3.5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分析法
3.5.1 一阶电路响应的规律
3.5.2 三要素分析法
3.6 阶跃信号与阶跃响应
3.6.1 阶跃信号
3.6.2 阶跃响应
3.7 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
3.7.1 微分电路
3.7.2 积分电路
3.8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本章 小结
习题三
自测题三
第4章 正弦稳态交流电路
4.1 正弦量的三要素与有效值
4.1.1 正弦量的三要素
4.1.2 正弦量的有效值
4.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及相量电路模型
4.2.1 复数的复习
4.2.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4.2.3 电路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
4.2.4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4.2.5 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电路模型
4.3 阻抗与导纳
4.3.1 阻抗与导纳的概念
4.3.2 阻抗(导纳)的串、并联
4.4 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的分析
4.5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功率
4.5.1 瞬时功率
4.5.2 平均功率和功率因数
4.5.3 无功功率
4.5.4 视在功率和额定容量
4.5.5 复功率
4.5.6 功率因数的提高
4.5.7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最大功率传输
4.6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谐振
4.6.1 串联谐振
4.6.2 并联谐振
4.7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4.7.1 非正弦周期信号及其分解
4.7.2 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4.7.3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本章 小结
习题四
自测题四
第5章 具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5.1 互感
5.1.1 两个线圈的互感
5.1.2 耦合线圈的耦合系数
5.1.3 互感线圈的同名端及其伏安关系
5.2 具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
5.2.1 耦合电感的连接方式与去耦等效电路
’5.2.2 具有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
5.3 空心变压器
5.3.1 空心变压器的电路模型与电压方程
5.3.2 空心变压器的反映阻抗及其等效电路
5.4 理想变压器
5.4.1 理想变压器的伏安关系
5.4.2 理想变压器的实现
5.4.3 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作用
本章 小结
习题五
自测题五
第6章 三相交流电路
6.1 对称三相电源
6.1.1 对称三相电源的特点
6.1.2 三相电源的连接方法
6.2 负载为星形连接的三相对称电路
6.2.1 三相四线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