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对人的动机的研究
1.1.2 契约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理论与实践的不一致
1.1.3 神经元经济学中的公平互惠:来自于生物学的证据
1.2 问题的提出
1.3 学术和实用意义
1.3.1 学术意义
1.3.2 实用意义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的创新点
1.8 对相关名词的必要说明
第2章 文献回顾与评论
2.1 历史上的公平互惠思想
2.2 公平互惠:来自各方面的证据
2.2.1 来自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
2.2.2 来自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对内在动机的研究
2.2.3 来自实验经济学对公平互惠的研究
2.3 互惠公平偏好的理论模型
2.3.1 基于结果公平的模型
2.3.2 基于动机公平的模型
2.4 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
2.4.1 国外的应用研究现状
2.4.2 国内的应用研究现状
第3章 基于Rabin动机公平的代理人行动隐藏的激励契约研究
3.1 引言
3.2 Rabin动机公平博弈模型及动机公平系数的引入
3.3 基于Rabin动机公平的道德风险模型
3.3.1 代理人行动可观察的对称信息模型
3.3.2 代理人行动不可观察的不对称信息模型
3.3.3 对称信息与不对称信息的对比分析及结论
3.4 案例研究:完全契约与不完全契约的激励效果比较
3.5 本章 小结
本章 附录:连续情形
第4章 基于Rabin动机公平的代理人偏好隐藏的激励契约研究
4.1 引言
4.2 模型假设
4.3 代理人偏好可观察的对称信息模型
4.4 代理人的偏好不可观察的不对称信息模型
4.4.1 两类代理人都被雇佣
4.4.2 只雇佣单一类型的代理人
4.5 一个算例
4.6 理论应用:对工资向下刚性和“共苦不同甘”的新解释
4.7 案例研究:Z集团创业团队裂变的原因分析
4.8 本章 小结
第5章 基于Rabin动机公平的团队生产研究
5.1 引言
5.2 Holmstrom基于纯粹自利偏好的经典团队理论
5.3 Rabin动机公平博弈模型及扩展
5.4 基于Rabin动机公平偏好的团队生产模型
5.5 一个基于离散情况的算例
5.6 实验研究
5.7 本章 小结
第6章 融入讨价还价的激励契约研究
6.1 引言
6.2 传统激励契约
6.3 反契约
6.4 有限期讨价还价和无限期讨价还价的均衡契约
6.4.1 委托人先动
6.4.2 代理人先动
6.5 案例研究:富士康员工工资的集体谈判机制
6.6 本章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后续研究设想
7.1 本书的结论
7.2 本书的不足
7.3 后续研究设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进一步的研究
基于第三方监督的研发联盟收益分配机制研究
不确定性条件下研发联盟的风险分担设计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