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张耕华/1
例言/1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和价值/1
第二章 我国民族的形成/3
第三章 中国疆域的沿革/5
第四章 本国史时期的划分/6
第二编 上古史
第一章 我国民族的起源/9
第二章 太古的文化和社会/12
第二章 唐虞的政治/14
第四章 夏代的政教/16
第五章 商代的政教/18
第六章 周初的政治/21
第七章 古代的封建制度/23
第八章 我国民族的滋大/26
第九章 春秋的霸业/27
第十章 战国的七雄/30
第十一章 中原文化的广播和疆域的拓展/31
第十二章 春秋战国的学术思想/34
第十三章 春秋战国的政制改革/36
第十四章 上古的社会/38
第三编 中古史
第一章 秦之统一及其政策/42
第二章 秦汉之际/44
第三章 前汉的政治/48
第四章 新莽的改制/50
第五章 后汉的政治/53
第六章 两汉的制度/55
第七章 秦汉的武功/58
第八章 两汉对外的交通/61
第九章 两汉的学术/63
第十章 佛教和道教/66
第十一章 两汉的社会/68
第十二章 三国的鼎立/70
第十三章 晋的统一和内乱/73
第十四章 边徼民族和汉族的同化/75
第十五章 南北朝的对峙/81
第十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制度/83
第十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85
第十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87
第十九章 隋之统一与政治/90
第二十章 唐的开国及其盛世/92
第二十一章 隋唐的武功/94
第二十二章 隋唐的对外交通/96
第二十三章 隋唐的制度/99
第二十四章 隋唐的学术和文艺/101
第二十五章 佛教的分宗和新教的输入/103
第二十六章 中外文化的接触/105
第二十七章 唐中叶以后的政局/108
第二十八章 隋唐的社会/111
第二十九章 五代的混乱/114
第三十章 宋的统一及其初年的政治/117
第三十一章 变法和党争/119
第三十二章 辽夏金的兴起/121
第三十三章 宋和辽夏的关系/124
第三十四章 宋和金的关系/126
第三十五章 宋的学术思想和文艺/129
第三十六章 宋的制度和社会/132
. 第三十七章 元的勃兴和各汗国的创建/134
第三十八章 中西文化的交通/139
第三十九章 元的制度/141
第四十章 元帝国的瓦解/143
第四十一章 明初的政局/146
第四十二章 明和北族的关系/149
第四十三章 明朝的殖民事业和外患/151
第四十四章 明末的政局/153
第四十五章 明的制度/156
第四十六章 元明的学术思想和文艺/159
第四十七章 元明的宗教和社会/160
第四编 近代史
第一章 明清之际/163
第二章 欧人的东略/166
第三章 基督教和西方科学的传人/168
第四章 清初的内政/171
第五章 清初的外交/174
第六章 清代的武功/178
第七章 清中叶的内乱/182
第八章 鸦片战争/184
第九章 太平天国和捻党之役/188
第十章 英法联军之役/193
第十一章 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196
第十二章 西北事变和中俄交涉/199
第十三章 晚清的政局/203
第十四章 中法战争和西南藩属的丧失/207
第十五章 中日战争/211
第十六章 中俄密约和沿海港湾的租借/215
第十七章 维新运动和戊戌政变/217
第十八章 八国联军和辛丑条约/220
第十九章 远东国际形势/223
第二十章 日俄战争和东三省/226
第二十一章 清末的宪政运动/228
第二十二章 清代的制度/231
第二十三章 清代的学术/234
第二十四章 清代的社会/237
第五编 现代史
第一章 革命思想的勃兴和孙中山先生/241
第二章 清季的革命运动/243
第三章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245
第四章 二次革命的经过/249
第五章 民国初年的外交和蒙藏问题/251
第六章 帝制运动和护国军/255
第七章 二十一条的交涉/257
第八章 复辟之役和护法之战/259
第九章 参战的经过和山东问题/262
第十章 华盛顿会议和中国/265
第十一章 军阀的混战/268
第十二章 中国国民党的改组和国民政府的成立/270
第十三章 五卅惨案和中国民族运动的进展/272
第十四章 国民革命的经过/275
第十五章 五三惨案和对日之交涉/276
第十六章 关税自主的交涉经过/278
第十七章 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经过/280
第十八章 中俄的龃龉/283
第十九章 日本的侵略东北/285
第二十章 国民政府的政治/288
第二十一章 现代的经济和社会/291
第二十二章 现代的教育和学术/293
第六编 结论
第一章 我国民族发展的回顾/296
第二章 中国对于世界的使命/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