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第一章 孙武和《孙子兵法》
  第一节 孙武的军事业绩及《孙子兵法》问世
  一 春秋时期战争的特点
  二 孙武在吴国的崛起
  三 吴楚争霸的起因与过程
  四 柏举大战
  五 《孙子兵法》的有关争议
  第二节 《孙子兵法》精粹
  一 计与战
  二 力与智
  三 利与害
  四 全与破
  五 迂与直
  六 数与胜
  第三节 《孙子兵法》与中国兵学文化
  一 谋略
  二“全”的方法
  三 心理分析
  第二章 吴起和《吴子兵法》
  第一节 战国初期的战争与吴起的生平
  一  从春秋至战国时的战争与吴起的生平
  二  吴子其人
  第二节《吴子兵法》概观
  一道、义、谋、要
  二  精兵为上
  三  以治为胜
  四  同安共危
  第三章孙膑和《孙膑兵法》
  第一节孙膑和《孙膑兵法》脉络
  一  孙膑简况
  二战胜而强立和乐兵者亡
  第二节道、人、攻、变
  一  战有道
  二  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
  三必攻不守
  四  兵势不穷
  第四章先秦其他兵学论著
  第一节《司马法》
  一《司马法》与司马穰苴
  二争义不争利
  三轻重相节
  第二节《尉缭子》
  一尉缭和《尉缭子》
  二兵胜于朝廷
  三战胜于外,备主于内
  第三节《六韬》
  一《六韬》成书年代的辨析
  二《六韬》论“道”
  三  君之道
  四  将之道
  五  兵之道
  六  战之道
  第五章先秦其他著作中的兵学思想
  第一节《老子》中的兵学思想
  一《老子》与兵学
  二  无为而无不为
  三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第二节《左传》中的兵学思想
  一  礼
  二  威
  三  事
  四  备
  第三节《商君书》中的兵学思想
  一商鞅与《商君书》
  二  义暴之辨
  三耕战
  第四节《荀子》中的兵学思想
  一  苟况及《荀子》一书
  二  壹民
  三  相参
  第五节《吕氏春秋》中的兵学思想
  一《吕氏春秋》的来历
  二  性
  三  利
  四  机
  五  节
  第六章汉、唐兵学论著
  第一节《黄石公三略》
  一《黄石公三略》一书的由来
  二  剐
  三  柔
  四  刚柔相济
  第二节曹操及《曹操集》
  一曹操的生平
  二  以战止战
  三急农兼天下
  四唯才是举
  五赏功罚罪
  六以奇取胜
  第三节诸葛亮与《诸葛亮集》
  一诸葛亮的生平
  二《隆中对》战略
  三  用兵之道,在于人和
  四先定其计,然后乃行
  五知人善任
  六  长于巧思
  第四节《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一唐太宗、李卫公及《问对》
  二  势
  三  奇正
  第七章兵学与中华文化
  第一节兵学与儒、道、法各家
  一兵学与儒家
  二兵学与道家
  三  兵学与法家
  四  兵学与儒、道、法各家的兼容与互补
  第二节兵学文化与哲学
  一  思虑应密
  二察外知内
  三巧于定计
  四  胜不可壹
  五相反相济
  第三节兵学文化与现代意识
  一  竞争意识
  二  支配意识
  三选择意识
  四  应变意识
  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