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酸梭菌:肠道健康的卫士
作者:李雄彪 (作者), 马庆英 (作者), 崔云龙 (作者)
出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
页数:358
定价:45.00 元
ISBN-13:9787309058482
ISBN-10:7309058488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消化道菌群
一、人是“超级生物”
二、消化道的解剖结构
三、消化道菌群的建立
四、消化道菌群的分布和种类
五、消化道菌群的变化
六、人和体内菌群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酪酸梭状芽孢杆菌
一、梭菌属的特点
二、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的发现和命名
三、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的形态
四、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的培养
五、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的功能
六、酪酸梭状芽孢杆菌是益生菌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丁酸和产丁酸菌
一、丁酸的一般性质
二、丁酸的生物合成
三、影响丁酸生物合成的因素
四、丁酸的吸收和代谢
五、丁酸预防与治疗肠道疾病
六、肠道中的产丁酸菌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叶酸
一、叶酸的一般性质
二、叶酸的吸收
三、叶酸的生物合成
四、叶酸的代谢
五、叶酸缺乏与某些疾病的关系
六、叶酸预防和治疗肠道疾病的分子基础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其他代谢产物
一、蛋白质
二、维生素
三、气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肠道疾病与肠道菌群
一、腹泻的定义及分类
二、炎症性肠病
三、肠易激综合征
四、致病菌感染性腹泻
五、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六、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
七、细胞因子与炎症性肠病
八、核转录因子与炎症性肠病
九、病原菌是腹泻和炎症性肠病的主要病因
参考文献
第七章 酪酸梭菌预防和治疗肠道疾病
一、酪酸梭菌治疗腹泻
二、酪酸梭菌等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
三、酪酸梭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四、酪酸梭菌治疗抗生素相关腹泻
五、酪酸梭菌治疗儿童轮状病毒腹泻
六、酪酸梭菌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
七、酪酸梭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八、酪酸梭菌修复被损伤黏膜
九、酪酸梭菌与肠道黏膜免疫活性
十、丁酸通过抑制NFKB而抑制炎症
参考文献
第八章 酪酸梭菌预防和治疗其他疾病
一、酪酸梭菌对结直肠癌的影响
二、酪酸梭菌减轻胃炎、胃溃疡根治疗法的不良反应
三、酪酸梭菌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四、酪酸梭菌在肝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九章 酪酸梭菌的相关产品和专利
一、酪酸梭菌相关产品
二、酪酸梭菌相关专利
参考文献
第十章 酪酸梭菌的其他研究
一、酪酸梭菌基因的研究
二、酪酸梭菌质粒的研究
三、酪酸梭菌家政蛋白质的研究
四、酪酸梭菌的鉴定和新菌株的分离识别
五、酪酸梭菌应用于化工生产的研究
六、酪酸梭菌神经毒素的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李雄彪,1952年生于湖南长沙。1977年北京大学生物学系毕业,1985年获北京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87-1989年为北京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获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0年被聘为北京大学生物学系副教授,1993年晋升为教授。1994年调入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曾任研究员、处长、主任助理。2000年调入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任副总裁。2004年受聘为北京东方百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现为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员、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药学会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任《生物技术世界》编委会委员。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等资助,主持并完成了多项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编著有《植物细胞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简明植物生物化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和《植物生理学习题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马庆英,1981年生于山东菏泽郓城。2004年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毕业后进入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工作,主要从事科研项目的管理。 崔云龙,教授,早年留学日本名古屋大学,归国后,二十年多年如一日,投身于益生菌制剂的创研和临床研究,颇有建树,是我国著名的微生态学专家。 崔云龙教授高度重视儿科微生态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针对目前众多的年轻妈妈和儿科医生,苦于不了解肠道菌群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而不能科学地诊治和育儿,甚至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破坏了孩子的菌群平衡,造成孩子免疫力低,抗病力差,致使众多地孩子患上了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足口病、湿疹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严重影响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令家长痛苦,医生头痛的现状时,基于多年的临床研究成果,和国际儿科微生态学的最新进展,积极组织专家编审了本书,旨在让广大儿科医生和年轻的妈妈早日树立起保护孩子的肠道菌群就是保护孩子的健康和生命的理念,实现科学诊治和健康育儿。 崔云龙教授因其在微生态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而荣获青岛市十大科技将才称号,青岛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酪酸梭菌:肠道健康的卫士》从肠道微生态的视角,阐明了酪酸梭菌对肠道健康的重要性。重点介绍了该菌在预防和治疗急性与慢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IBS)、炎症性肠病(IBD)、肠癌等肠道疾病方面的应用;介绍了酪酸梭菌在肠黏膜的再生、修复以及免疫平衡中所起的作用;对IBS和IBD的发病机制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等不同水平进行了探讨,并且提出了“产丁酸菌比乳酸菌更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新观点;还介绍了酪酸梭菌的相关产品和专利。
《酪酸梭菌:肠道健康的卫士》可作为消化科、肛肠科、肿瘤科、儿科等科室医生研究IBS、IBD 、肠癌等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科学诊疗以及相关研究的参考,也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对关心健康的大众读者则是值得一读的养生书。
比价列表
暂无价格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