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绪论
0.1 资源昆虫的概念及其种类
0.2 我国资源昆虫的研究与发展
0.3 资源昆虫学的内容及任务
1 食用昆虫
1.1 概述
1.1.1 人类的食虫历史
1.1.2 为什么人类喜食昆虫
1.1.3 食用昆虫的捕捉方法
1.1.4 食用昆虫的人工繁殖
1.1.5 昆虫的食用方法
1.2 等翅目
1.2.1 家白蚁
1.2.2 黄翅大白蚁
1.2.3 土垅大白蚁
1.3 直翅目
1.3.1 中华稻蝗
1.3.2 东亚飞蝗
1.3.3 大蟋蟀
1.3.4 油葫芦
1.4 同翅目
1.4.1 黑蚱蝉
1.5 鳞翅目
1.5.1 家蚕
1.5.2 柞蚕
1.5.3 大袋蛾
1.5.4 玉米螟
1.6 鞘翅目
1.6.1 三点龙虱
1.6.2 黄边大龙虱
1.6.3 黄边厚龙虱
1.6.4 长足大竹象
1.6.5 大竹象
1.6.6 黄斑星天牛
1.6.7 桑天牛
1.7 膜翅目
1.7.1 东方蜜蜂中华亚种
1.7.2 西方蜜蜂
1.7.3 双齿多刺蚁
1.7.4 黄掠蚁
2 药用昆虫
2.1 蜚蠊目
2.1.1 中华真地鳖
2.1.2 金边地鳖
2.1.3 东方蜚蠊
2.1.4 美洲蜚蠊
2.1.5 澳洲蜚蠊
2.2 螳螂目
2.2.1 枯叶大刀螳
2.2.2 中华大刀螳
2.2.3 狭翅大刀螳
2.2.4 巨斧螳螂
2.2.5 勇斧螳螂
2.2.6 薄翅螳螂
2.2.7 棕污斑螳
2.2.8 绿污斑螳
2.3 直翅目
2.3.1 中华稻蝗
2.3.2 东亚飞蝗
2.3.3 华北蝼蛄
2.3.4 东方蝼蛄
2.3.5 油葫芦
2.3.6 棺头蟋
2.3.7 斗蟋
2.3.8 长颚蟋
2.3.9 桑褐螽嘶
2.4 同翅目
2.4.1 蝉科
2.4.2 五倍子蚜虫类
2.4.3 白蜡虫
2.4.4 紫胶虫
2.5 鳞翅目
2.5.1 蝙蝠蛾科
2.5.2 其他科蛾类
2.5.3 蝶类
2.6 鞘翅目
2.6.1 芫菁科
2.6.2 天牛科
2.6.3 金龟总科
2.6.4 叩甲科
2.6.5 龙虱科
2.6.6 拟步甲科
2.6.7 隐翅虫科
2.7 膜翅目
2.7.1 蜜蜂科
2.7.2 胡蜂科
2.7.3 蚁科
2.8 双翅目
2.8.1 虻科
2.8.2 丽蝇科
2.9 半翅目
2.10 蜻蜓目
2.10.1 蜻科
2.10.2 蜓科
2.11 脉翅目
2.11.1 蚁蛉科
3 观赏娱乐昆虫
3.1 概述
3.2 常见观赏昆虫类群简介
3.2.1 蜻蜓目
3.2.2 螳螂目
3.2.3 直翅目
3.2.4 同翅目
3.2.5 鞘翅目
3.2.6 鳞翅目
3.3 蝴蝶
3.3.1 蝴蝶的分布
3.3.2 蝴蝶的性别与繁殖
3.3.3 蝴蝶的色彩与变异
3.3.4 蝴蝶工艺饰品
3.3.5 蝴蝶的人工饲养技术
3.3.6 珍稀与常见的蝴蝶种类
3.4 鸣虫
3.4.1 利用简史
3.4.2 主要生物学特性
3.4.3 捕捉与喂养
3.4.4 常见鸣虫种类的雄性识别
3.5 萤火虫
3.5.1 发光机制及状况
3.5.2 生活习性
3.5.3 萤光的应用及观赏价值
3.6 蜻蜓
3.6.1 蜻蜓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3.6.2 珍稀及常见种类
4 工业原料昆虫
4.1 绢丝昆虫
4.1.1 家蚕
4.1.2 柞蚕
4.1.3 蓖麻蚕
4.1.4 天蚕
4.1.5 樟蚕
4.2 蜜蜂
4.2.1 西方蜜蜂
4.2.2 东方蜜蜂
4.3 五倍子蚜虫
4.3.1 倍蚜虫及五倍子的种类
4.3.2 主要生产性倍蚜
4.3.3 五倍子的生产技术
4.3.4 五倍子的加工利用
4.4 白蜡虫
4.4.1 形态特征
4.4.2 生物学特性
4.4.3 生产技术
4.4.4 白蜡的加工和利用
4.5 紫胶虫
4.5.1 我国紫胶虫的种类及其胶质分析
4.5.2 中华紫胶虫
5 饲料昆虫
5.1 家蝇
5.1.1 形态特征
5.1.2 生物学特性
5.1.3 饲养技术
5.1.4 家蝇幼虫的利用
5.2 黄粉虫
5.2.1 形态特征
5.2.2 生物学特性
5.2.3 人工饲养
5.2.4 黄粉虫的营养价值与利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