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中国髹漆工艺的起源与发展
1.1 孕育期——石器时代
1.1.1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
1.1.2 漆之为用,也其大哉
1.2 萌芽期——青铜时代
1.2.1 良渚末期——朱漆白玉,交相辉映
1.2.2 夏代——觞酌有采,樽俎有饰
1.2.3 商代——峻丽质朴,纹饰威严
1.2.4 周代——植之成林,奢意无极
1.3 成长期——铁器时代
1.3.1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1.3.2 胶漆相投,桼彩纷呈
1.3.3 文质思变,材美工巧
1.3.4 纹饰繁复,流动飞扬
1.3.5 物勒工名,以考其诚
1.3.6 官营漆园,步步莲花
1.4 鼎盛期——漆器时代
1.4.1 秦代——承上启下,气势恢宏
1.4.2 汉代——一枝独秀,独领风骚
1.5 消长期——佛教时代
1.5.1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玄风秀骨,漆花曜紫
1.5.2 隋唐五代——金银平脱,螺钿盛起
1.6 繁华期——瓷器时代
1.6.1 宋代——精致秀雅,饰简意深
1.6.2 元代——名匠辈出,艺臻绝诣
1.6.3 明代——踵事增华,千文万华
1.6.4 清代——精美绝伦,别出新样
1.7 历史的回声
参考文献
第2章 漆器的发明
2.1 “漆”字的演变
2.2 桼的采集
2.3 漆器的源起
2.3.1 桼的利用
2.3 2漆器的发明
参考文献
第3章 髹漆工艺载体的沿革
3.1 桼
3.1.1 采桼
3.1.2 治桼
3.2 胎骨
3.2.1 木胎工艺
3.2.2 夹纻胎
3.2.3 金属胎
3.2.4 竹胎
3.2 5皮胎
3.2.6 陶胎
3.2.7 纸胎
3.2.8 漆纱
3.2.9 其他胎骨
参考文献
第4章 髹漆工艺的演进
4.1 素髹工艺
4.2 彩髹工艺
4.2.1 描绘纹饰
4.2 2彩绘髹画
4.3 镶嵌工艺
4.3.1 螺钿镶嵌
4.3.2 百宝镶嵌
4.4 金髹工艺
4.4.1 金银薄片贴花
4.4.2 金银平脱
4.4.3 戗金
4.4.4 描金
4.5 锥髹工艺
4.5 1锥画
4.5.2 填漆
4.5.3 雕填
4.6 堆髹工艺
4.7 雕漆工艺
4.8 犀皮工艺
4.9 漆砂T艺
参考文献
第5章 漆器装饰艺术的衍化
5.1 漆器造型艺术的衍变
5.1 1史前时代
5.1.2 夏商周时期
5.1.3 春秋战国时期
5.1.4 秦汉时期
5.5 东汉至隋唐时期
5.1.6 宋元明清时期
5.2 漆器纹饰艺术的衍化
5.2.1 史前——饰简意骇,朴实无华
5.2.2 夏商周时期——狞厉峻丽,意象神秘
5.2.3 春秋战国——观物取象,奇异浪漫
5.2.4 秦汉时期——法天象地,崇文尚实
5.2.5 东汉至隋唐时期——道法自然,绚烂华贵
5.2.6 宋元明清时期——繁花似锦,炫技逞巧
5.3 延其“意”,传其“神”
参考文献
第6章 中国古代漆器铭文
6.1 战国时期
6.2 秦汉时期
6.3 东汉至隋唐时期
6.4 宋代
6.5 元明清时期
参考文献
第7章 生漆艺术的审美特性
7.1 传承之美——源远流长,根深枝茂
7.2 材质之美——珠玑玉骨,天生丽质
7.3 髹饰之美——精雕细嵌,浑然天成
7.4 造型之美——琳琅满目,千姿百态
7.5 功能之美——漆书竹简,饰物致用
7.6 鉴赏之美——流光溢彩,赏心悦目
7.7 象征之美——采画丹漆,甲第朱门
7.8 意蕴之美——吐纳英华,漆黑深邃
参考文献
第8章 生漆艺术的外传与影响
8.1 日本
8.3 越南
8.4 缅甸
8.5 泰国
8.6 欧洲国家
参考文献
第9章 生漆的采割和检验
9.1 中国漆树分布的生态地理特性
9.1.1 中国漆树的水平分布特征
9.1.2 中国漆树的垂直分布特征
9.1.3 漆树的气候适应性
9.1.4 漆树的群集度和适生区
9.2 漆树的生物学特征
9.2.1 茎的结构
9.2.2 花的形态结构
9.2.3 果实的形态结构
9.2.4 乳汁道的发生、发育
9.3 漆树栽培技术
9.3.1 中国主要优良漆树品种及其特性
9.3.2 良种壮苗的培育
9.3.3 漆树造林
9.3 4漆树病虫害防治
9.4 牛漆采割
9.4.1 开割树龄或胸径
9.4.2 采割周期时间
9.4.3 割口部位和排列
9.4.4 割口火小
9.4.5 禁割部位
9.4.6 采割方法
9.4.7 影响牛漆品质的因素
9.5 生漆的品质和检验
9.5.1 生漆的感官检验
9.5.2 生漆的化学检验
9.5.3 生漆成膜性能测试
9.5.4 掺假生漆的鉴别
参考文献
第10章 生漆成膜的分子基础
10.1 生漆成膜的物质基础
……
第11章 生漆精制工艺
第12章 髹漆材料与工具
第13章 漆器底胎工艺
第14章 髹饰工艺
第15章 漆器文物的修复与保护
附录1 第一批国家级髹漆工艺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
附录2 生漆国家标准(GB/T 14703-2008)
附录3 漆疮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