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一节 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简史
第二节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一、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二、氢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第三节 多电子原子结构
一、屏蔽效应与钻穿效应
二、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第四节 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一、周期
二、族
第五节 元素基本性质及其周期性变化
一、原子半径
二、电离能
三、电子亲合能
四、元素的电负性
习题
第二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第一节 离子键与离子晶体
一、离子键的形成及本质
二、离子的电荷、电子构型和半径
三、离子晶体
四、晶格能
五、离子极化现象
第二节 共价键的价键理论
一、经典价键理论
二、现代价键理论
三、杂化轨道理论
第三节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一、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本要点
二、利用VSEPR预测分子的空间构型
第四节 分子间作用力
一、分子的极性
二、范德华力
三、氢键
四、疏水性相互作用
习题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
第一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热力学常用术语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节 热化学
一、反应热
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一、自发过程
二、熵
三、Gibbs自由能
习题
第四章 化学平衡
第一节 气体
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二、分压定律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与化学平衡
一、可逆反应
二、化学平衡
第三节 化学平衡常数
一、标准平衡常数
二、K-与可逆反应的方向
三、多重平衡
第四节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习题
第五章 酸碱平衡
第一节 电解质溶液
一、非电解质和电解质
二、电解质的分类
三、电离度
第二节 酸碱理论简介
一、酸碱电离理论
二、酸碱质子理论
三、酸碱电子理论
第三节 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
一、水的电离和离子积常数
二、溶液的pH
第四节 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一、一元弱酸、弱碱溶液的电离平衡
二、多元弱酸、弱碱溶液pH的近似计算
三、两性物质溶液pH的近似计算
四、弱酸弱碱电离平衡的移动
第五节 缓冲溶液
一、缓冲溶液的概念和组成
二、缓冲作用原理
三、缓冲溶液pH的计算
四、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
五、缓冲溶液在医药上的意义
习题
第六章 沉淀溶解平衡
第一节 溶度积和溶解度
一、溶度积常数
二、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的换算
三、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第二节 溶度积规则
第三节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一、沉淀的生成
二、分步沉淀
三、沉淀的溶解
四、沉淀的转化
第四节 沉淀反应的应用
一、生物碱的检识
二、龋齿的生成和防治
习题
第七章 化学动力学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第二节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一、碰撞理论
二、过渡状态理论
第三节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一、基元反应与非基元反应
二、反应分子数
三、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第四节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五节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习题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值
二、氧化剂和还原剂
三、氧化还原电对
四、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第二节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一、原电池
二、电极电势的产生及原电池的电动势
三、标准电极电势
四、Nernst方程式
五、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第三节 电极电势的应用
一、比较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二、计算电池电动势
……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
第十章 稀溶液的依数性
第十一章 非金属元素
第十二章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
第十三章 过渡金属元素
附录一 常见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和标准摩尔熵(298.15K)
附录二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标准燃烧焓
附录三 酸性条件下常见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
附录四 碱性条件下常见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