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材料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铸造工程基础

目 录内容简介
第1章 绪论
1.1 铸造生产的概念和特点
1.1.1 铸造生产的概念
1.1.2 铸造生产的特点
1.2 我国铸造行业的地位和成就
1.2.1 我国铸造行业的重要地位
1.2.2 我国铸造行业的巨大成就
1.3 我国铸造技术的辉煌历史
1.3.1 我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
1.3.2 我国古代的铸铁技术
1.4 铸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
第2章 铸造成形工艺原理
2.1 液态金属对铸型的充填
2.1.1 充型能力的概念
2.1.2 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
2.1.3 提高充型能力的措施
2.2 铸件的凝固
2.2.1 铸件的温度场
2.2.2 铸件的凝固方式
2.2.3 铸件的凝固时间
2.3 液态金属的结晶及组织控制
2.3.1 液态金属的结构特点
2.3.2 液态金属的结晶过程
2.3.3 铸件结晶组织的形成
2.3.4 铸件结晶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2.3.5 铸件结晶组织的控制
2.4 铸件的偏析
2.4.1 微观偏析
2.4.2 宏观偏析
2.5 铸件中的气体与非金属夹杂物
2.5.1 金属中的气体
2.5.2 铸件中的气孔
2.5.3 铸件中的非金属夹杂物
2.5.4 气体与非金属夹杂物的排除
2.6 铸件的收缩及收缩缺陷
2.6.1 铸造合金及铸件的收缩
2.6.2 铸件的缩孔与缩松
2.6.3 铸件的热裂
2.6.4 铸件的应力、变形及冷裂
阅读材料
思考题
第3章 铸铁
3.1 铸铁的基础知识
3.1.1 铁-碳合金双重相图
3.1.2 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组成
3.1.3 合金元素对铁-碳相图的影响
3.1.4 Fe-C-Si凝固相图
3.1.5 铸铁的种类及其特征
3.1.6 铸铁的凝固结晶过程
3.1.7 铸铁的固态相变
3.2 灰铸铁
3.2.1 灰铸铁的石墨类型
3.2.2 灰铸铁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3.2.3 提高灰铸铁性能的方法
3.3 球墨铸铁
3.3.1 球墨铸铁的组织
3.3.2 球墨铸铁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3.3.3 球墨铸铁的生产
3.4 蠕墨铸铁
3.4.1 蠕墨铸铁的组织
3.4.2 蠕墨铸铁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3.4.3 蠕墨铸铁的生产
3.5 可锻铸铁
3.5.1 可锻铸铁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3.5.2 锻铸铁的生产
3.6 特殊性能铸铁
3.6.1 抗磨铸铁
3.6.2 耐热铸铁
3.6.3 耐蚀铸铁
3.7 铸铁的熔炼
3.7.1 冲天炉熔炼
3.7.2 感应电炉熔炼
3.7.3 冲天炉与感应电炉双联熔炼
阅读材料
思考题
第4章 铸钢
4.1 铸造碳钢
4.1.1 铸造碳钢的结晶过程和铸态组织
4.1.2 碳钢铸件的热处理
4.1.3 影响铸造碳钢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
4.1.4 碳钢的铸造性能
4.2 铸造低合金钢
4.2.1 合金元素对钢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4.2.2 锰系铸造低合金钢
4.2.3 铬系铸造低合金钢
4.2.4 微量合金化铸钢
4.2.5 低合金钢铸件的热处理
4.2.6 低合金钢的铸造性能
4.3 铸造高合金钢
4.3.1 概述
4.3.2 铸造高锰钢
4.3.3 铸造不锈钢(耐蚀钢)
4.3.4 铸造耐热钢
4.4 铸钢的熔炼
4.4.1 电弧炉炼钢的特点和应用
4.4.2 电弧炉结构简介
4.4.3 电弧炉氧化法炼钢工艺过程
阅读材料
思考题
第5章 铸造非铁合金
5.1 铸造铝合金
5.1.1 铸造铝合金的分类
5.1.2 铸造铝硅合金
5.1.3 铸造铝铜合金
5.1.4 铸造铝镁合金
5.1.5 铸造铝锌合金
5.1.6 铝合金铸件的热处理
5.1.7 铸造铝合金的熔炼
5.2 铸造铜合金
5.2.1 铸造铜合金的分类
5.2.2 铸造锡青铜
5.2.3 铸造铝青铜
5.2.4 铸造铅青铜
5.2.5 铸造黄铜
5.2.6 铸造铜合金的熔炼
5.3 铸造镁合金
5.3.1 镁及镁合金的特性
5.3.2 镁铝锌合金
5.3.3 镁锌锆合金
5.3.4 铸造镁合金的熔铸
5.4 铸造锌合金
5.4.1 锌及锌合金的特性
5.4.2 铸造锌合金的牌号和成分
5.4.3 铸造锌合金的熔炼
5.5 铸造轴承合金
5.5.1 铸造轴承合金的分类概述
5.5.2 铸造轴承合金的牌号和成分
5.5.3 铸造轴承合金的熔铸
5.6 铸造钛合金
5.6.1 钛及钛合金的特性
5.6.2 钛合金的组织成分和牌号
5.6.3 铸造钛合金的熔铸
5.7 铸造高温合金
5.7.1 铸造高温合金的分类
5.7.2 铸造高温合金的成分与牌号
5.7.3 铸造高温合金的熔铸
阅读材料
思考题
第6章 砂型铸造
6.1 黏土砂型
6.1.1 黏土砂型铸造特点
6.1.2 湿型砂性能要求
6.1.3 湿型砂用原材料及其质量要求
6.1.4 湿型砂制备
6.2 无机化学黏结剂砂型(芯)
6.2.1 钠水玻璃及钠水玻璃砂的硬化机理
6.2.2 CO2-钠水玻璃砂及砂型(芯)的制造工艺
6.2.3 自硬钠水玻璃砂
6.2.4 钠水玻璃砂溃散性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6.3 有机化学黏结剂砂型(芯)
6.3.1 壳型(芯)
6.3.2 热芯盒法
6.3.3 自硬冷芯盒法
6.3.4 气硬冷芯盒法
6.4 造型及砂处理设备
6.4.1 黏土砂紧实方法、原理及特点
6.4.2 黏土砂造型设备
6.4.3 砂处理设备
6.5 铸造工艺方案设计
6.5.1 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
6.5.2 浇注位置的选择
6.5.3 铸型分型面的选择
6.6 浇注系统设计
6.6.1 液态金属在浇注系统基本组元中的流动
6.6.2 浇注系统的种类
6.6.3 浇注系统的计算
6.7 冒口的设计
6.7.1 冒口的种类及补缩原理
6.7.2 铸铁件实用冒口设计
6.7.3 基于均衡理论的冒口设计
6.8 铸造工艺装备设计
6.8.1 模样及模板
6.8.2 砂箱
6.8.3 芯盒
阅读材料
思考题
第7章 特种铸造
7.1 特种铸造的特点
7.1.1 特种铸造的工艺特点
7.1.2 特种铸造的优点
7.2 熔模精密铸造
7.2.1 熔模铸造工艺
7.2.2 熔模的制造
7.2.3 型壳的制造
7.2.4 浇注和清理
7.3 消失模铸造
7.3.1 消失模铸造工艺
7.3.2 泡沫塑料模样
7.3.3 涂料
7.3.4 造型与浇注
7.3.5 金属液的充型过程
7.4 金属型铸造
7.4.1 金属型铸造工艺
7.4.2 金属型铸件成形特点
7.4.3 金属型设计
7.5 压力铸造
7.5.1 压力铸造工艺
7.5.2 压铸过程原理
7.5.3 压铸机
7.5.4 压铸型的设计
7.5.5 压铸工艺规范
7.5.6 压铸新工艺
7.6 低压铸造
7.6.1 低压铸造工艺
7.6.2 低压铸造铸型设计
7.6.3 低压铸造设备
7.6.4 低压铸造工艺
7.6.5 差压铸造
7.7 其他特种铸造方法
7.7.1 石膏型精密铸造
7.7.2 陶瓷型精密铸造
7.7.3 挤压铸造
7.7.4 离心铸造
7.7.5 连续铸造
7.7.6 V法造型
7.7.7 快速铸造
阅读材料
思考题
第8章 铸造CAE及其应用
8.1 铸造过程的数值模拟
8.1.1 建立内节点差分方程
8.1.2 铸件凝固过程数值方程的求解条件
8.1.3 应用实例
8.2 计算机热分析系统及应用
8.2.1 热分析的基本原理
8.2.2 计算机热分析系统
8.2.3 热分析技术的进展
8.3 铸造工艺CAD
8.3.1 铸件的几何、物理量计算CAD
8.3.2 冒口系统CAD
8.4 网络化铸造
8.4.1 铸造行业ASP平台系统
8.4.2 网络化铸件缺陷分析专家系统
8.4.3 网络化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阅读材料
思考题
第9章 铸造生产质量控制
9.1 铸造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9.1.1 铸件质量的概念
9.1.2 技术准备过程的质量控制
9.1.3 生产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
9.2 铸件质量与检验
9.2.1 铸件的检验
9.2.2 铸件精度控制
9.2.3 铸造表面粗糙度
9.3 铸件的缺陷分析
9.3.1 铸件缺陷及废品率
9.3.2 铸件缺陷分析和质量控制中的数理统计方法
9.4 铸造生产的环境保护
9.4.1 铸造生产的环境污染及防治
9.4.2 铸造生产的能耗和节能
阅读材料
思考题
参考文献
1.1 铸造生产的概念和特点
1.1.1 铸造生产的概念
1.1.2 铸造生产的特点
1.2 我国铸造行业的地位和成就
1.2.1 我国铸造行业的重要地位
1.2.2 我国铸造行业的巨大成就
1.3 我国铸造技术的辉煌历史
1.3.1 我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
1.3.2 我国古代的铸铁技术
1.4 铸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
第2章 铸造成形工艺原理
2.1 液态金属对铸型的充填
2.1.1 充型能力的概念
2.1.2 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
2.1.3 提高充型能力的措施
2.2 铸件的凝固
2.2.1 铸件的温度场
2.2.2 铸件的凝固方式
2.2.3 铸件的凝固时间
2.3 液态金属的结晶及组织控制
2.3.1 液态金属的结构特点
2.3.2 液态金属的结晶过程
2.3.3 铸件结晶组织的形成
2.3.4 铸件结晶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2.3.5 铸件结晶组织的控制
2.4 铸件的偏析
2.4.1 微观偏析
2.4.2 宏观偏析
2.5 铸件中的气体与非金属夹杂物
2.5.1 金属中的气体
2.5.2 铸件中的气孔
2.5.3 铸件中的非金属夹杂物
2.5.4 气体与非金属夹杂物的排除
2.6 铸件的收缩及收缩缺陷
2.6.1 铸造合金及铸件的收缩
2.6.2 铸件的缩孔与缩松
2.6.3 铸件的热裂
2.6.4 铸件的应力、变形及冷裂
阅读材料
思考题
第3章 铸铁
3.1 铸铁的基础知识
3.1.1 铁-碳合金双重相图
3.1.2 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组成
3.1.3 合金元素对铁-碳相图的影响
3.1.4 Fe-C-Si凝固相图
3.1.5 铸铁的种类及其特征
3.1.6 铸铁的凝固结晶过程
3.1.7 铸铁的固态相变
3.2 灰铸铁
3.2.1 灰铸铁的石墨类型
3.2.2 灰铸铁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3.2.3 提高灰铸铁性能的方法
3.3 球墨铸铁
3.3.1 球墨铸铁的组织
3.3.2 球墨铸铁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3.3.3 球墨铸铁的生产
3.4 蠕墨铸铁
3.4.1 蠕墨铸铁的组织
3.4.2 蠕墨铸铁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3.4.3 蠕墨铸铁的生产
3.5 可锻铸铁
3.5.1 可锻铸铁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3.5.2 锻铸铁的生产
3.6 特殊性能铸铁
3.6.1 抗磨铸铁
3.6.2 耐热铸铁
3.6.3 耐蚀铸铁
3.7 铸铁的熔炼
3.7.1 冲天炉熔炼
3.7.2 感应电炉熔炼
3.7.3 冲天炉与感应电炉双联熔炼
阅读材料
思考题
第4章 铸钢
4.1 铸造碳钢
4.1.1 铸造碳钢的结晶过程和铸态组织
4.1.2 碳钢铸件的热处理
4.1.3 影响铸造碳钢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
4.1.4 碳钢的铸造性能
4.2 铸造低合金钢
4.2.1 合金元素对钢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4.2.2 锰系铸造低合金钢
4.2.3 铬系铸造低合金钢
4.2.4 微量合金化铸钢
4.2.5 低合金钢铸件的热处理
4.2.6 低合金钢的铸造性能
4.3 铸造高合金钢
4.3.1 概述
4.3.2 铸造高锰钢
4.3.3 铸造不锈钢(耐蚀钢)
4.3.4 铸造耐热钢
4.4 铸钢的熔炼
4.4.1 电弧炉炼钢的特点和应用
4.4.2 电弧炉结构简介
4.4.3 电弧炉氧化法炼钢工艺过程
阅读材料
思考题
第5章 铸造非铁合金
5.1 铸造铝合金
5.1.1 铸造铝合金的分类
5.1.2 铸造铝硅合金
5.1.3 铸造铝铜合金
5.1.4 铸造铝镁合金
5.1.5 铸造铝锌合金
5.1.6 铝合金铸件的热处理
5.1.7 铸造铝合金的熔炼
5.2 铸造铜合金
5.2.1 铸造铜合金的分类
5.2.2 铸造锡青铜
5.2.3 铸造铝青铜
5.2.4 铸造铅青铜
5.2.5 铸造黄铜
5.2.6 铸造铜合金的熔炼
5.3 铸造镁合金
5.3.1 镁及镁合金的特性
5.3.2 镁铝锌合金
5.3.3 镁锌锆合金
5.3.4 铸造镁合金的熔铸
5.4 铸造锌合金
5.4.1 锌及锌合金的特性
5.4.2 铸造锌合金的牌号和成分
5.4.3 铸造锌合金的熔炼
5.5 铸造轴承合金
5.5.1 铸造轴承合金的分类概述
5.5.2 铸造轴承合金的牌号和成分
5.5.3 铸造轴承合金的熔铸
5.6 铸造钛合金
5.6.1 钛及钛合金的特性
5.6.2 钛合金的组织成分和牌号
5.6.3 铸造钛合金的熔铸
5.7 铸造高温合金
5.7.1 铸造高温合金的分类
5.7.2 铸造高温合金的成分与牌号
5.7.3 铸造高温合金的熔铸
阅读材料
思考题
第6章 砂型铸造
6.1 黏土砂型
6.1.1 黏土砂型铸造特点
6.1.2 湿型砂性能要求
6.1.3 湿型砂用原材料及其质量要求
6.1.4 湿型砂制备
6.2 无机化学黏结剂砂型(芯)
6.2.1 钠水玻璃及钠水玻璃砂的硬化机理
6.2.2 CO2-钠水玻璃砂及砂型(芯)的制造工艺
6.2.3 自硬钠水玻璃砂
6.2.4 钠水玻璃砂溃散性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6.3 有机化学黏结剂砂型(芯)
6.3.1 壳型(芯)
6.3.2 热芯盒法
6.3.3 自硬冷芯盒法
6.3.4 气硬冷芯盒法
6.4 造型及砂处理设备
6.4.1 黏土砂紧实方法、原理及特点
6.4.2 黏土砂造型设备
6.4.3 砂处理设备
6.5 铸造工艺方案设计
6.5.1 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
6.5.2 浇注位置的选择
6.5.3 铸型分型面的选择
6.6 浇注系统设计
6.6.1 液态金属在浇注系统基本组元中的流动
6.6.2 浇注系统的种类
6.6.3 浇注系统的计算
6.7 冒口的设计
6.7.1 冒口的种类及补缩原理
6.7.2 铸铁件实用冒口设计
6.7.3 基于均衡理论的冒口设计
6.8 铸造工艺装备设计
6.8.1 模样及模板
6.8.2 砂箱
6.8.3 芯盒
阅读材料
思考题
第7章 特种铸造
7.1 特种铸造的特点
7.1.1 特种铸造的工艺特点
7.1.2 特种铸造的优点
7.2 熔模精密铸造
7.2.1 熔模铸造工艺
7.2.2 熔模的制造
7.2.3 型壳的制造
7.2.4 浇注和清理
7.3 消失模铸造
7.3.1 消失模铸造工艺
7.3.2 泡沫塑料模样
7.3.3 涂料
7.3.4 造型与浇注
7.3.5 金属液的充型过程
7.4 金属型铸造
7.4.1 金属型铸造工艺
7.4.2 金属型铸件成形特点
7.4.3 金属型设计
7.5 压力铸造
7.5.1 压力铸造工艺
7.5.2 压铸过程原理
7.5.3 压铸机
7.5.4 压铸型的设计
7.5.5 压铸工艺规范
7.5.6 压铸新工艺
7.6 低压铸造
7.6.1 低压铸造工艺
7.6.2 低压铸造铸型设计
7.6.3 低压铸造设备
7.6.4 低压铸造工艺
7.6.5 差压铸造
7.7 其他特种铸造方法
7.7.1 石膏型精密铸造
7.7.2 陶瓷型精密铸造
7.7.3 挤压铸造
7.7.4 离心铸造
7.7.5 连续铸造
7.7.6 V法造型
7.7.7 快速铸造
阅读材料
思考题
第8章 铸造CAE及其应用
8.1 铸造过程的数值模拟
8.1.1 建立内节点差分方程
8.1.2 铸件凝固过程数值方程的求解条件
8.1.3 应用实例
8.2 计算机热分析系统及应用
8.2.1 热分析的基本原理
8.2.2 计算机热分析系统
8.2.3 热分析技术的进展
8.3 铸造工艺CAD
8.3.1 铸件的几何、物理量计算CAD
8.3.2 冒口系统CAD
8.4 网络化铸造
8.4.1 铸造行业ASP平台系统
8.4.2 网络化铸件缺陷分析专家系统
8.4.3 网络化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阅读材料
思考题
第9章 铸造生产质量控制
9.1 铸造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9.1.1 铸件质量的概念
9.1.2 技术准备过程的质量控制
9.1.3 生产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
9.2 铸件质量与检验
9.2.1 铸件的检验
9.2.2 铸件精度控制
9.2.3 铸造表面粗糙度
9.3 铸件的缺陷分析
9.3.1 铸件缺陷及废品率
9.3.2 铸件缺陷分析和质量控制中的数理统计方法
9.4 铸造生产的环境保护
9.4.1 铸造生产的环境污染及防治
9.4.2 铸造生产的能耗和节能
阅读材料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目 录内容简介
《铸造工程基础》内容注重基础性、实用性、全面性和新颖性的结合,对铸造工程技术作了系统的介绍,体现铸造行业的新面貌,反映学科前沿。全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绪论、铸造成形工艺原理、铸铁、铸钢、铸造非铁合金、砂型铸造、特种铸造、铸造CAE及其应用、铸造生产质量控制。
《铸造工程基础》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和冶金工程各专业学习铸造基础知识的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铸造工程基础》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和冶金工程各专业学习铸造基础知识的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