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追踪:地震系列轨迹的形态分析
作者:陈宝祥
出版:地震出版社 2012.2
页数:224
定价:50.00 元
ISBN-13:9787502839802
ISBN-10:7502839801
去豆瓣看看 上篇:地震基础理论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地震资料的来源
第二节 地震资料的分析和处理
第三节 工作方法
第二章 地应力及地震活动
第一节 地应力概述
第二节 地应力的作用
第三节 地应力场的主动性与被趋动性
第四节 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第五节 地应力场具有五大特征
第六节 地应力场与断裂带、构造体系的关系
第七节 地应力与地震波的区别与关系
第八节 地球是一个整体,具有统一的地应力场
第九节 地应力场场强划分及与地震系列的关系
第十节 大震型地应力场经过的地区为什么没有地震发生
第十一节 地震的震中跳迁是地应力场场强、运动方向、运行速度和构造体系性质决定的
第三章 地震系列
第一节 地震与地震系列
第二节 地震系列的判别与预测
第三节 地震系列级别的确定
第四节 地震系列中名词的解释
第五节 地震系列中各个成员地震不是同时产生的
第六节 地震系列中各成员间产生震级差、距离差、时间差、震源深浅的分析
第七节 7.0级以上大震型主干体地震系列与地震活动期、幕、阶的关系
第八节 地震系列的分类
第九节 研究地震系列几何形态的意义
第十节 地震系列与华北地区地震活动周期
第十一节 地震系列与地震序列的区别
第四章 地震、地震系列形成的力源概述
第一节 地震的成因
第二节 前人对地震成因的研究与认识
第三节 专家对地震力源的认识
第四节 多级多应力场点论,即由低震级到高震级多应力场点发展论
第五章 趋动地震、地震系列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动力机制
第一节 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第二节 科里奥利力现象
第三节 地球与月球的引力变化
第四节 地球轨道参数变化
第五节 地球的特性对地震发生、发展的影响
第六节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第七节 地球系统的自然驱动力--热能
第八节 地壳运动
第九节 构造体系与变形
第十节 三种假说概述
第十一节 强震后,人们对源动力的认识
下篇:地震系列案例分析
第六章 近代7.0级以上大震型地震系列
第一节 1995年12月18日青海扎陵湖Ms6.2~1997年11月8日
西藏玛尼Ms7.6大枝体地震系列分析
第二节 1998年3月19日新疆伽师Ms6.0~1998年11月9日
云南宁蒗Ms6.2中枝体地震系列
第三节 2000年1月31日新疆若羌Ms5.7~2001年11月14日
青海格尔木Ms8.1强震型大枝体地震系列分析
第四节 2002年6月29日青海治多Ms5.9-2003年7月7日
西藏青海交界Ms6.1中枝体地震系列
第五节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大枝体地震系列分析
第六节 2008年1月18日西藏墨脱县Ms4.0~2008年5月17日
康定县Ms4.7预警性中枝体地震系列
第七节 2009年6月30日四川德阳市绵竹市Ms5.6
2010年5月14日青海玉树Ms7.1中枝体预警性地震系列
第八节 2010年4月17日西藏聂荣县Ms5.2~2010年5月29日
青海玉树Ms5.7消退型中枝体地震系列
第九节 1997年11月8日西藏玛尼Ms7.6~2010年4月14日
青海玉树Ms7.1大震型主干体地震系列分析
第十节 小结(1~9小节)
第十一节 关于四川理塘Ms8.O以上地震分析预报意见
第十二节 1966年3月22日河北邢台宁普Ms7.2
1976年7月28日滦县商家林Ms7.1大震型主干体地震系列
第十三节 关于唐山Ms7.8大地震的认识
……
第七章 现代中强型地震系列
第八章 历史强震、大震型地震系列
第九章 国外强震、大震型地震系列
结束语
地震谚语
参考资料
陈宝祥,1959年4月北京四中毕业,同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三系稀散元素放射性专业学习,1964年7月毕业,分配到地矿部二司工作。先后就职于地矿部综合地质大队(张家口)、湖南省平江县地矿部专题队、地矿部七0一地质大队、湖北省第四、第五地质大队工作。展转湘、鄂、赣地区。主要从事于铌、钽、铁、铬矿床的普查与勘探。1976年唐山Ms7.8地震后调回北京市房山区科委,从事地震方面的测报与防震减灾工作。1993年5月退休,2004年4月返聘,从事地震设防方面的工作。
《地震追踪:地震系列轨迹的形态分析》以地震目录中的微震、小震、中强地震乃至7级以上强震为依据,结合华北地震区、全国乃至全球各地震带的地质构造特征,以地应力集中、释放、调整为科学思路,寻求震中迁移的规律,以探索地震的中短期预报方法。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