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前言
1 概述
1.1 我国近百年的大地震
1.2 汶川地震概况
1.2.1 地震主要参数
1.2.3 主要震害参数
1.2.3 震害严重的主要原因
2 工程地质震害调查
2.1 地震区域内宏观地质特征
2.1.1 气候特征
2.1.2 水文特征
2.1.3 地形地貌特征
2.1.4 地层岩性特征
2.1.5 地质构造特征
2.1.6 地震活动
2.2 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
2.2.1 地震
2.2.2 降雨
2.2.3 人类活动的影响
2.3 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2.3.1 滑坡灾害
2.3.2 崩塌灾害
2.3.3 泥石流灾害
2.3.4 堰塞湖灾害
2.3.5 边坡失稳破坏
2.4 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对建设工程的影响
2.4.1 对桥梁、隧道的影响
2.4.2 对建筑物的影响
2.4.3 对水利工程的影响
2.4.4 对道路的影响
2.4.5 对后续灾害的影响
2.5 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防治思考
3 房屋建筑震害
3.1 广元市青川县
3.1.1 砌体结构的震害情况
3.1.2 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震害情况
3.1.3 对房屋震害的反思
3.1.4 建议
3.2 什邡市
3.2.1 建筑物震害总体调查结果
3.2.2 采用了抗震设防措施房屋的震害
3.2 3未采用抗震设防措施房屋的震害
3.2.4 未按要求施工的房屋的震害
3.2.5 构筑物的震害
3.2.6 结论和建议
3.3 江油市
3.3.1 震害分析
3.3.2 不同结构类型震害分析
3.3.3 典型震害分析
3.3.4 结论
3.4 都江堰市
3.4.1 主体结构震害
3.4.2 非结构及次要构件震害
3.4.3 设计、施工与使用不当导致震害
3.4.4 结论和建议
3.5 汉旺镇
3.5.1 建筑物的典型震害
3.5.2 其他结构和设施的震害
3.5.3 结语
4 基础设施震害
4.1 213国道都江堰至映秀段震害
4.1.1 地震对道路本体的破坏
4.1.2 地震对道路路基和路面的破坏
4.1.3 地震对公路边坡及防护工程的破坏
4.1.4 公路与桥隧结构结合部在地震中的破坏
4.1.5 公路路线规划与设计的反思
4.1.6 公路震后重建的重点
4.2 桥梁震害
4.2.1 典型桥梁震害与特点
4.2.2 结论与建议
4.3 隧道震害
4.3.1 单洞隧道的震害特点
4.3.2 双线隧道的震害
4.3.3 基本认识与思考
4.3.4 结语
4.4 生命线系统震害及恢复
4.4.1 电力系统震害及特点
4.4.2 供水系统震害及特点
4.4.3 燃气系统震害及特点
4.4.4 都江堰市供水管网的震后恢复
4.4.5 震害经验刍议
5 环境、生态和卫生设施震害
5.1 地震引发的环境危害
5.1.1 水资源受灾状况
5.1.2 水源和供水设施受灾状况
5.1 -3污染治理设施受灾状况
5.1.4 大气污染状况
5.1.5 危险化学品泄漏状况
5.1.6 放射源排查状况
5.1.7 灾后废物清理状况
5.2 地震对生态破坏
5.2.1 地震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5.2.2 养殖业受灾状况
5.3 灾后卫生防疫情况
5.4 结论和建议
5.4.1 结论
5.4.2 建议
6 历史文化遗产震害
6.1 受损状况调查
6.1.1 都江堰景区受损情况调查
6.1.2 青城山前山遗产受损情况调查
6.2 历史文化遗产修缮建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