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序言
第1章 引言
1.1 无线世界发展历程
1.2 相关技术
1.2.1 各种2G系统
1.2.2 MAP和IS-41系统
1.2.3 MAP技术
1.2.4 IS-41技术
1.3 标准和组织
1.3.1 ITU的角色
1.3.2 3G跨国标准组织
1.3.3 3GPP组织结构
1.3.4 NGN演进
1.3.5 NGMN提案
1.4 频谱
1.5 UMTS演进
1.5.1 演进的第一步:面向数据应用的改进
1.5.2 演进的第二步:增强无线接口能力
1.5.3 在网络内有什么改变?
1.5.4 本书介绍哪些内容?
1.6 网址和文档
1.6.1 有用的网址
1.6.2 演进UMTS规范
第2章 演进IMTS概述
2.1 接入网络的需求
2.1.1 无线接口的吞吐量
2.1.2 数据发送的时延
2.1.3 终端状态的转换
2.1.4 移动性
2.1.5 频谱的灵活性
2.1.6 与现有UMTS的共存和互通
2.2 演进UMTS的概念
2.2.1 仅支持分组交换的结构
2.2.2 共享无线接口
2.2.3 其他接入技术
2.3 演进UMTS的整体结构
2.3.1 E-UTRAN:演进接入网络
2.3.2 演进分组核心
2.3.3 HSS
2.4 IMS
2.4.1 会话控制功能
2.4.2 媒体网关
2.5 策略控制和计费
2.5.1 UMTS的策略控制
2.5.2 演进UMTS的策略控制
2.5.3 计费结构
2.6 终端
2.6.1 用户设备结构
2.6.2 终端能力
2.6.3 用户模块
2.7 演进UMTS的接口
2.8 与3GUTRAN-FDD网络的主要区别
2.8.1 关于软切换
2.8.2 压缩模式
2.8.3 专用信道
第3章 B-UTRAN物理层
3.1 演进3G无线接口的基本概念
3.2 OFDM
3.2.1 OFDMA
3.2.2 MC-CDMA
3.2.3 OFDM、CDMA和MC-CDMA的共同点
3.2.4 OFDM系统的频率稳定性考虑
3.2.5 OFDMA系统中的系统负载
3.2.6 SC-FDMA:PAPR问题
3.2.7 OFDM系统的设计
3.3 MIMO
3.3.1 传统的波束成形
3.3.2 MIMO信道和容量
3.3.3 2×2MIMO系统简介
3.3.4 OFDM和MIMO的联合
3.3.5 MIMO的分类方法
3.3.6 一些经典的开环MIMO方案
3.3.7 循环时延分集的概念
3.3.8 MIMO方案和链路自适应
3.3.9 利用反馈信息改进的MIMO方案
3.3.1 0MU-MIMO、虚拟MIMO和发送分集
3.3.1 1一种通用的下行链路方案
3.4 基站结构
3.4.1 基站的模块组成
3.4.2 模/数转换
3.4.3 功率放大基础
3.4.4 蜂窝天线基础
3.5 E-UTRAN物理层标准
3.6 E-UTRAN的FDD和TDD协议
3.6.1 TDD模式下的干扰
3.6.2 基本物理参数
3.6.3 TDD和已有UTRAN的兼容性
3.6.4 混合FDD-TDD模式
3.7 下行链路方案:OFDMA(fDD/TDD)
3.7.1 下行链路物理信道和信令
3.7.2 物理层信号的发送结构
3.7.3 下行链路数据的复用
3.7.4 加扰
3.7.5 调制方案
3.7.6 下行链路调度信息和上行链路传输授权
3.7.7 信道编码
3.7.8 OFDM信号的产生
3.7.9 下行链路MIM0技术
3.7.10 信道分层映射、预编码和资源元素映射
3.7.11 E-MBMS概念
3.7.12 下行链路自适应
3.7.13 HARQ
3.7.14 下行链路分组调度
3.7.15 小区搜索和接入
3.7.16 抑制小区间干扰的方法
3.7.17 下行链路物理层的测量
3.8 上行链路方案:SC-FDMA(FDD/TDD)
3.8.1 上行链路物理信道和信令
3.8.2 SC-FDMA
3.8.3 上行链路子帧的结构
3.8.4 资源格
3.8.5 PUSCH的物理特性
3.8.6 PUCCH的物理特性
3.8.7 包括参考信号的上行链路复用
3.8.8 参考信号
3.8.9 L1/L2控制信令的复用
3.8.10 信道编码和物理信道映射
3.8.11 SC-FDMA信号的产生
3.8.12 随机接入信道
3.8.13 上行链路一下行链路帧定时
3.8.14 调度
3.8.15 链路自适应
3.8.16 上行链路HARQ
第4章 演进UMTS的体系结构
4.1 体系结构介绍
4.1.1 演进UMTS节点的特性
4.1.2 E-UTRAN的接口
4.1.3 S1接口
4.1.4 S1的灵活组网
4.1.5 X2接口
4.2 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
4.2.1 用户平面结构
4.2.2 控制平面结构
4.3 无线接口协议
4.3.1 E-UTRAN分层结构
4.3.2 无线信道
4.3.3 物理层
4.3.4 MAC
4.3.5 RLC
4.3.6 RRC
4.3.7 PDCF
4.3.8 NAS协议
4.4 IMS协议
4.4.1 IMS协议栈
4.4.2 SIP
4.4.3 SDP
4.4.4 RTP
4.4.5 SIP/SDtIMS举例
第5章 EPS网络的活动状态
5.1 网络接入
5.1.1 系统信息广播
5.1.2 小区的选择
5.1.3 初始接入
5.1.4 注册
5.1.5 注销
5.2 通信会话
5.2.1 终端状态
5.2.2 演进UMTS的服务质量
5.2.3 安全概述
5.2.4 EPS的用户安全
5.2.5 IMS中的用户安全
5.2.6 会话建立
5.2.7 数据发送
5.3 IDLE模式的移动性
5.3.1 小区重选择原理
5.3.2 终端位置管理
5.3.3 跟踪区域更新
5.4 激活模式的移动性
5.4.1 X2支持的E-UTRAN内的移动性
5.4.2 没有X2支持的E-UTRAN内的移动性
5.4.3 EPC节点重定位下的E-UTRAN内的移动性
5.4.4 2G/3G分组网和E-UTRAN之间的移动性
第6章 业务
6.1 OMA作用
6.2 无线一键通
6.2.1 系统架构
6.2.2 PoC协议栈
6.2.3 PoC会话建立的例子
6.2.4 计费方面
6.3 呈现业务
6.3.1 业务架构
6.3.2 呈现会话的例子
6.3.3 计费方面
6.4 广播和组播
6.4.1 一些定义
6.4.2 典型应用
6.4.3 业务架构
6.4.4 MBMs的安全性
6.4.5 MBMS业务的实现步骤
6.4.6 E-UTRAN中的MBMS
6.4.7 计费方面
6.5 语音和多媒体电话
6.5.1 对电路和分组语音的支持
6.5.2 业务架构
6.5.3 关于信息编码
6.5.4 补充业务
6.5.5 EPS中的多媒体业务
缩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