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思想·权力:中日现代“世界秩序观”形成之比较研究
作者:田毅鹏 著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12
丛书:社会发展理论丛书
定价:42.00 元
ISBN-13:9787516100233
ISBN-10:7516100234
去豆瓣看看 导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对以往研究的学术考察
三 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视角
四 “比较思想”研究方法的反思
五 比较研究的时段选择
六 本书拟突破的重点和难题
第一部分 学东渐与中日传统“世界秩序观”的变动
第一章 西力东侵与中日两国的初期回应
一 东亚文明结构系统内的中国和日本
二 锁国闭关前中日两国与西方的早期接触
三 走向“禁教锁国
四 锁国闭关时代中日“西学政策”的演化
第二章 传统政治权力与知识思想界的互动
一 社会控制系统中的“知识”、“思想”、“权力”
二 中日两国传统政治权力结构之比较
三 中日两国传统政治权力对知识和思想的控制
第三章 16-19世纪中日两国的“知识变动
一 翻译:知识移动的媒介
二 地理观念:关于空间知识的变动
三 文化观念:华夷观的“畸变”与“消解”
四 西学知识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二部分 日现代“世界秩序观”的产生
第四章 危机意识的萌生及其演化
一 中日两国传统的忧患观
二 西力东侵与中日危机意识的“阶段性”转化
三 危机意识的“强化机制”与“消解机制
第五章 体制变革与现代国家建构
一 17世纪中日思想界对“统治体制”的反思二
二 19世纪中叶前中日政体变易论的“非同步发展”
三 “国家体制整合”论与19世纪中叶后中日政治改革运动
第六章 华夷观念的崩解与现代民族意识的萌生
一 19世纪中叶前中日华夷观念演变的不同路向
二 19世纪中叶后中日两国早期现代民族意识的萌生
第七章 对“现代世界体系”的体认
一 对人类文明“一体化”格局的初步认识
二 现代外交意识的确立
三 海外侵略思想与封关制夷论
四 中日两国出使西洋活动的展开
第三部分“现代思想”与“政治权力”间的互动关系
第八章 精英思想与政治权力间的“互动渗透”
一 现代化观念向政治权力内部的“渗透”
……
后记
田毅鹏,1963年生于吉林市现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系主任,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社会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国家MSW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吉林省委决策咨询委员曾被评为“宝钢优秀教师”(2005)、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6),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社会学,城市社会学、中国社会思想史等,已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单位社会的终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合著)、《东亚“新发展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等学术著作,主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自上个世纪80年代“文化热”勃兴以来,中外比较研究开始成为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一时间中外比较类著述不断问世。其中既有宏观比较,又有微观比较;既有整体比较,又有局部比较;既有同时代比较,又有跨时代比较;既有单一学科比较,又有跨时代比较,等等,可谓层次繁多,门类齐全。而且,不仅有整体中西比较,更有国别类的中美、中日等比较研究,几乎令人目不暇接。这些论著,开阔了人们的文化视野,对于国人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及其相互沟通,不无裨益。但从中西比较研究的可比性原则来看,在观察中西文化的差别性和同一性的过程中,比较研究如何抛开支流末节,抛开偶然性的枝节之论,使比较研究的视线真正聚焦在带根本性、普遍性的关键问题上,从而触及中西文化“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写出既有功力,又能发人深省的论著,则并不多见,或者几乎是凤毛麟角。有些所谓的比较研究或流于形式,或失于肤浅,甚或得出一些稀奇古怪的结论,作出幼稚荒唐的判断,令人不能卒读。田毅鹏先生《知识·思想·权力--中日现代“世界秩序观”形成之比较研究》一书的问世,则令人耳目一新,称得上是中外比较研究领域的一枝奇葩。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