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金融

目 录内容简介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不断地从专业层面向社会公众层面和国家层面转移,全球气候日趋暖化这一客观现实,使得对其研究也开始由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转向更高的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层面,甚至转向对人类共同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危机的研究。全球气候变暖不仅是2工世纪国际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重大科学问题,也是当今国际外交舞台上各国相互角力的政治、经济议题。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围绕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会变得异常活跃,国际上的合作会变得越来越急迫,国际气候谈判进程也将不断地、持续地得到推进。而与此同时,受制于人类社会对气候变化成因的科学认知程度,受制于各方的政治意愿与对经济利益的考量,各种合作与谈判将有可能变得冗长复杂和艰难。纵观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的国际气候谈判过程,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签署到《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再到后京都时期“巴厘路线图”的制定,以及哥本哈根谈判协议的达成,无处不充满着曲折与变数。在温室气体减排的历史责任认定上、在温室气体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等都存在着不同的认识,统一认识的过程将是十分艰难的,比如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仍游离于《京都议定书》之外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实际上,在国际气候谈判过程中,不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而且两大阵营内部也各自存在着较大的观点分歧。鉴于全球气候谈判时常陷入停滞不前的状况,国际社会开始对《京都议定书》下的气候治理模式进行反思。虽然《京都议定书》制定的量化减排目标指向明确,但实现目标的阻力大,履约成本高,对经济发展确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国际气候制度框架,以充分反映各国的利益诉求,尤其是要照顾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优先权及减贫问题。正是在此背景下,承认发展中国家发展优先权,强调发展与减排并重的“低碳经济”概念应运而生。目前“低碳经济”概念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并成为协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立场的一种柔性手段。
实际上,在国际气候谈判过程中,不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而且两大阵营内部也各自存在着较大的观点分歧。鉴于全球气候谈判时常陷入停滞不前的状况,国际社会开始对《京都议定书》下的气候治理模式进行反思。虽然《京都议定书》制定的量化减排目标指向明确,但实现目标的阻力大,履约成本高,对经济发展确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国际气候制度框架,以充分反映各国的利益诉求,尤其是要照顾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优先权及减贫问题。正是在此背景下,承认发展中国家发展优先权,强调发展与减排并重的“低碳经济”概念应运而生。目前“低碳经济”概念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并成为协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立场的一种柔性手段。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