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越界(上卷)—文化十论》
论生存——为“五四”而作
在近代大概200年的时间中,中国人其实主要想解决的是如何学会生存的问题。这本来对于中国人并不是一个问题,但由于近代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中国长期的农耕社会阻碍了中国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国在近代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如果不能够建立一个自由、独立的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可以说是极度危险的。
所以,如何生存,是中国近代面临的首要问题。
论中国人生境界——由星空到务实
中国初民的思想是从仰望星空开始的,与星空对应的是务实厚生的农耕生活,农耕社会的经济运作特点是经验的积累与传递,敬奉祖宗与家长制度成为重要伦理价值,所以中国人的政治观中缺乏民主意识。
他们能够容忍强权,以牺牲自己来化解不公,却不能为自由而战;崇尚平均与不争的思想,几千年来,等贵贱、均贫富,转来转去,却总是换来新的强权者的统治。当然,新的统治者总会出让一些利益给渴望平均的农人们,农人们就有了新的神话和希望。治理中国,最重要的是防止“不均”,每一轮新的农人的革命几乎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所造成的结果。而务实的人生态度,也造就了我们这个民族缺少浪漫的人文主义的情怀与理想主义的冲动。
论中产者——改革“后时代”中产者的身份批判
中国人外在的成功其实遮蔽了我们最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我们崇尚的价值、尊严、荣耀与成功,还有仁慈、平静和爱。幸福只是一种感觉,当我们认为自己幸福时,幸福就已经结束了。中国人可以很高调地让自己变得崇高,这只是一种伪崇高,比如他可以把精神生活看得很重,而且口头上对物质很抵制,但一面临现实就远不是那么回事,他首要选择的还是最切自己实际的各种利益,决不把不着边际的东西当成自己真正的追求。
论吃与中国人——食的文化批判
讲究饮食之道,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是一件重要的大事。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农耕社会国度,有不断经历荒年的历史,所以从她特有的节庆活动中能够延续记忆的,的确都是和吃分不开的。但一个好吃的民族,我以为,如果是因了曾经有过的饥荒岁月的记忆,也许为此大快朵颐一阵倒也无可非议,长此以往,那一定是这个民族心理出了问题,其中,一个成熟了的民族心理,应当自觉到节制以及学会对滥吃的拒绝,因为满足于肉身狂欢的生命,一定是智力低下的生命。
论中国式话语风格——中国人为什么爱说谎
论两位思想家之死——有关民主与专制两种思想的异同
论柏拉图与孔子——两种政治理念的各自殊途
论海伦与褒姒——东西方男人眼中的女人
论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仇恨的两种解读
论社会主义与现实问题——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理想、实践与道路
后记
《思想的越界(下卷)—孤独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