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析化学

目 录
第1章导论
11水资源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11世界水资源的状况
112中国水资源的状况
12水分析化学的性质和任务
121水分析化学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22水分析化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3水分析技术的分类
131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132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和微量分析
14水质指标和水质标准
141水的物化性质
142水质指标
143水质标准
15水样的采集和预处理
151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152水样的预处理
16数据处理
161数据与误差
162数据的修正与取舍
163数据处理方法
17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171标准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
172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酸碱滴定法
21酸碱理论及酸碱质子理论
211酸碱理论的发展
212酸碱质子理论
22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221酸碱反应
222水溶液中的酸碱强度
223水的离子积常数Kw
224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关系
225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
226酸碱溶液[H+]的计算
23酸碱指示剂
231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232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233常用酸碱指示剂和混合指示剂
24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241酸标准溶液
242碱标准溶液
25酸碱滴定基本原理
251强碱滴定强酸
252强碱滴定弱酸和强酸滴定弱碱
253多元酸碱和混合酸碱滴定
254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
26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27酸碱滴定的应用
271碱度
272酸度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配位滴定法
31配位平衡
31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与配位平衡
312溶液中各级配合物的分布分数
32常用配位剂
321无机配位剂
322有机配位剂
33配位滴定中的副反应和条件稳定常数
331配位滴定中的副反应
332条件稳定常数
34金属指示剂
341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342常用的金属指示剂
343金属指示剂的封闭与僵化
35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351配位滴定曲线
352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主要因素
353计量点时金属离子浓度的计算
354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
355准确滴定的判别式
36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361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362用掩蔽和解蔽的方法进行分别滴定
37配位滴定的方式及其应用
371直接滴定法
372返滴定法
373置换滴定法
374间接滴定法
38水的硬度及其测定
381水的硬度分类
382硬度的单位
383天然水中碱度和硬度的关系
384水中硬度的测定及计算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沉淀滴定法
41沉淀溶解平衡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411沉淀溶解平衡
412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42沉淀条件的选择
421沉淀与溶解
422分步沉淀
423沉淀的转化
43沉淀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431沉淀滴定曲线
432莫尔法——用铬酸钾作指示剂
433佛尔哈德(VoLhard)法——用铁铵矾作指示剂
434法扬司(Fajans)法——用吸附指示剂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5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
511氧化还原电对
512电极电位与能斯特方程
513条件电极电位
514影响条件电极电位的因素
515氧化还原反应速率
52氧化还原平衡
521氧化还原平衡常数
522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程度
53氧化还原指示剂
531自身指示剂
532专属指示剂
533氧化还原指示剂
54氧化还原滴定原理
541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542计量点时的电极电位φsp
543终点误差
55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551高锰酸钾法
552重铬酸钾法
553碘量法
554溴酸钾法
56其他有机物污染综合指标
561总有机碳
562总需氧量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分光光度法
61可见分光光度法
611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612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
613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依据——朗伯比尔定律
614定量方法——标准曲线法
615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水分析中的应用
62目视比色法
621概述
622目视比色法在水分析中的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光谱分析法
71原子吸收光谱法
711基本原理
712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结构
713定量分析方法
714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的镉、铜、铅、锌
72原子发射光谱
721原子发射光谱的基本原理
722原子发射光谱仪的基本结构
723原子发射光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724原子发射光谱法在水分析中的应用
73紫外吸收光谱法
731紫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732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
733测定条件的选择
734紫外吸收光谱法在水分析中的应用
74红外吸收光谱法
741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742红外光谱仪的结构和特点
743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744红外光谱法在水分析中的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第8章电化学分析法
81电位分析法
811指示电极
812参比电极
813电池的电动势
82直接电位分析法
821pH的电位测定
822离子活度(或浓度)的测定
83电位滴定法
831电位滴定曲线和滴定终点的确定
832电位滴定法的应用
84电导分析法
841基本概念
842水样测定
85极谱分析法
851经典极谱法
852示波极谱法
853溶出伏安法
854库仑分析法
855电化学分析方法的新进展
思考题与习题
第9章气相色谱法
91色谱法概述
911色谱法概述
912气相色谱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92气相色谱分析流程
921气相色谱分析流程
922气相色谱仪的结构
93色谱流出曲线和基本术语
94色谱法基本理论
941色谱法基本原理
942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
95气相色谱固定相的选择
951气固色谱固定相——固体吸附剂
952气液色谱固定相
96检测器的类型和性能指标
961气相色谱检测器的类型
962检测器的性能指标
97气相色谱实验技术
971分离条件的选择
972气相色谱柱的制备
98气相色谱定性方法
99气相色谱定量方法
991峰面积测量方法
992定量校正因子
993几种常用的定量计算方法
910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简介
911气相色谱法应用举例
912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简介
思考题与习题
第10章高效液相色谱法
101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102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
1021液相色谱的速率理论
1022流动相线速度对板高的影响
103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结构
104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及选择
1041液液分配色谱法
1042液固色谱法
1043离子交换色谱法
1044离子色谱法
1045离子对色谱法
1046体积排阻色谱法
105液相色谱法应用实例
思考题与习题
第11章流动注射分析法
111流动注射分析(FIA)概述
1111FIA的创立
1112FIA在近代分析化学发展中的地位
112流动注射分析的特点
113FIA基本原理和仪器结构
1131载流驱动系统
1132进样系统
1133混合反应系统
1134检测系统
114流动注射分析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
1141电镀废水中微量铬(Ⅵ)、锌和镍的流动注射光度分析
1142工业废水中微量铜和氰化物的流动注射光度分析
1143连续膜流动注射紫外光度法测定水中二氧化氯
1144FIA技术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与习题
水分析化学实验
第一部分定量分析常用的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
第二部分课堂实验
附录一标准电极电位
附录二部分氧化
11水资源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11世界水资源的状况
112中国水资源的状况
12水分析化学的性质和任务
121水分析化学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22水分析化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3水分析技术的分类
131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132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和微量分析
14水质指标和水质标准
141水的物化性质
142水质指标
143水质标准
15水样的采集和预处理
151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152水样的预处理
16数据处理
161数据与误差
162数据的修正与取舍
163数据处理方法
17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171标准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
172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酸碱滴定法
21酸碱理论及酸碱质子理论
211酸碱理论的发展
212酸碱质子理论
22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221酸碱反应
222水溶液中的酸碱强度
223水的离子积常数Kw
224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关系
225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
226酸碱溶液[H+]的计算
23酸碱指示剂
231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232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233常用酸碱指示剂和混合指示剂
24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241酸标准溶液
242碱标准溶液
25酸碱滴定基本原理
251强碱滴定强酸
252强碱滴定弱酸和强酸滴定弱碱
253多元酸碱和混合酸碱滴定
254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
26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27酸碱滴定的应用
271碱度
272酸度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配位滴定法
31配位平衡
31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与配位平衡
312溶液中各级配合物的分布分数
32常用配位剂
321无机配位剂
322有机配位剂
33配位滴定中的副反应和条件稳定常数
331配位滴定中的副反应
332条件稳定常数
34金属指示剂
341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342常用的金属指示剂
343金属指示剂的封闭与僵化
35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351配位滴定曲线
352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主要因素
353计量点时金属离子浓度的计算
354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
355准确滴定的判别式
36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361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362用掩蔽和解蔽的方法进行分别滴定
37配位滴定的方式及其应用
371直接滴定法
372返滴定法
373置换滴定法
374间接滴定法
38水的硬度及其测定
381水的硬度分类
382硬度的单位
383天然水中碱度和硬度的关系
384水中硬度的测定及计算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沉淀滴定法
41沉淀溶解平衡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411沉淀溶解平衡
412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42沉淀条件的选择
421沉淀与溶解
422分步沉淀
423沉淀的转化
43沉淀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431沉淀滴定曲线
432莫尔法——用铬酸钾作指示剂
433佛尔哈德(VoLhard)法——用铁铵矾作指示剂
434法扬司(Fajans)法——用吸附指示剂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5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
511氧化还原电对
512电极电位与能斯特方程
513条件电极电位
514影响条件电极电位的因素
515氧化还原反应速率
52氧化还原平衡
521氧化还原平衡常数
522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程度
53氧化还原指示剂
531自身指示剂
532专属指示剂
533氧化还原指示剂
54氧化还原滴定原理
541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542计量点时的电极电位φsp
543终点误差
55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551高锰酸钾法
552重铬酸钾法
553碘量法
554溴酸钾法
56其他有机物污染综合指标
561总有机碳
562总需氧量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分光光度法
61可见分光光度法
611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612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
613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依据——朗伯比尔定律
614定量方法——标准曲线法
615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水分析中的应用
62目视比色法
621概述
622目视比色法在水分析中的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光谱分析法
71原子吸收光谱法
711基本原理
712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结构
713定量分析方法
714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的镉、铜、铅、锌
72原子发射光谱
721原子发射光谱的基本原理
722原子发射光谱仪的基本结构
723原子发射光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724原子发射光谱法在水分析中的应用
73紫外吸收光谱法
731紫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732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
733测定条件的选择
734紫外吸收光谱法在水分析中的应用
74红外吸收光谱法
741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742红外光谱仪的结构和特点
743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744红外光谱法在水分析中的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第8章电化学分析法
81电位分析法
811指示电极
812参比电极
813电池的电动势
82直接电位分析法
821pH的电位测定
822离子活度(或浓度)的测定
83电位滴定法
831电位滴定曲线和滴定终点的确定
832电位滴定法的应用
84电导分析法
841基本概念
842水样测定
85极谱分析法
851经典极谱法
852示波极谱法
853溶出伏安法
854库仑分析法
855电化学分析方法的新进展
思考题与习题
第9章气相色谱法
91色谱法概述
911色谱法概述
912气相色谱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92气相色谱分析流程
921气相色谱分析流程
922气相色谱仪的结构
93色谱流出曲线和基本术语
94色谱法基本理论
941色谱法基本原理
942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
95气相色谱固定相的选择
951气固色谱固定相——固体吸附剂
952气液色谱固定相
96检测器的类型和性能指标
961气相色谱检测器的类型
962检测器的性能指标
97气相色谱实验技术
971分离条件的选择
972气相色谱柱的制备
98气相色谱定性方法
99气相色谱定量方法
991峰面积测量方法
992定量校正因子
993几种常用的定量计算方法
910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简介
911气相色谱法应用举例
912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简介
思考题与习题
第10章高效液相色谱法
101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102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
1021液相色谱的速率理论
1022流动相线速度对板高的影响
103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结构
104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及选择
1041液液分配色谱法
1042液固色谱法
1043离子交换色谱法
1044离子色谱法
1045离子对色谱法
1046体积排阻色谱法
105液相色谱法应用实例
思考题与习题
第11章流动注射分析法
111流动注射分析(FIA)概述
1111FIA的创立
1112FIA在近代分析化学发展中的地位
112流动注射分析的特点
113FIA基本原理和仪器结构
1131载流驱动系统
1132进样系统
1133混合反应系统
1134检测系统
114流动注射分析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
1141电镀废水中微量铬(Ⅵ)、锌和镍的流动注射光度分析
1142工业废水中微量铜和氰化物的流动注射光度分析
1143连续膜流动注射紫外光度法测定水中二氧化氯
1144FIA技术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与习题
水分析化学实验
第一部分定量分析常用的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
第二部分课堂实验
附录一标准电极电位
附录二部分氧化
比价列表
商家 | 评价 (0) | 折扣 | 价格 |
![]() | 暂无 | 中图缺货N个月 | ![]() 562天前更新 |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