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登 录

水分析化学

水分析化学
作者:王国惠主编
出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1
页数:277
定价:29.00 元
ISBN-13:9787502583729
ISBN-10:7502583726 去豆瓣看看 
00暂无人评价...
目 录
  第1章导论
  11水资源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11世界水资源的状况
  112中国水资源的状况
  12水分析化学的性质和任务
  121水分析化学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22水分析化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3水分析技术的分类
  131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132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和微量分析
  14水质指标和水质标准
  141水的物化性质
  142水质指标
  143水质标准
  15水样的采集和预处理
  151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152水样的预处理
  16数据处理
  161数据与误差
  162数据的修正与取舍
  163数据处理方法
  17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171标准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
  172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酸碱滴定法
  21酸碱理论及酸碱质子理论
  211酸碱理论的发展
  212酸碱质子理论
  22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221酸碱反应
  222水溶液中的酸碱强度
  223水的离子积常数Kw
  224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关系
  225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
  226酸碱溶液[H+]的计算
  23酸碱指示剂
  231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232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233常用酸碱指示剂和混合指示剂
  24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241酸标准溶液
  242碱标准溶液
  25酸碱滴定基本原理
  251强碱滴定强酸
  252强碱滴定弱酸和强酸滴定弱碱
  253多元酸碱和混合酸碱滴定
  254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
  26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27酸碱滴定的应用
  271碱度
  272酸度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配位滴定法
  31配位平衡
  31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与配位平衡
  312溶液中各级配合物的分布分数
  32常用配位剂
  321无机配位剂
  322有机配位剂
  33配位滴定中的副反应和条件稳定常数
  331配位滴定中的副反应
  332条件稳定常数
  34金属指示剂
  341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342常用的金属指示剂
  343金属指示剂的封闭与僵化
  35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351配位滴定曲线
  352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主要因素
  353计量点时金属离子浓度的计算
  354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
  355准确滴定的判别式
  36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361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362用掩蔽和解蔽的方法进行分别滴定
  37配位滴定的方式及其应用
  371直接滴定法
  372返滴定法
  373置换滴定法
  374间接滴定法
  38水的硬度及其测定
  381水的硬度分类
  382硬度的单位
  383天然水中碱度和硬度的关系
  384水中硬度的测定及计算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沉淀滴定法
  41沉淀溶解平衡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411沉淀溶解平衡
  412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42沉淀条件的选择
  421沉淀与溶解
  422分步沉淀
  423沉淀的转化
  43沉淀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431沉淀滴定曲线
  432莫尔法——用铬酸钾作指示剂
  433佛尔哈德(VoLhard)法——用铁铵矾作指示剂
  434法扬司(Fajans)法——用吸附指示剂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5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
  511氧化还原电对
  512电极电位与能斯特方程
  513条件电极电位
  514影响条件电极电位的因素 
  515氧化还原反应速率
  52氧化还原平衡
  521氧化还原平衡常数
  522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程度
  53氧化还原指示剂
  531自身指示剂
  532专属指示剂
  533氧化还原指示剂
  54氧化还原滴定原理
  541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542计量点时的电极电位φsp
  543终点误差
  55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551高锰酸钾法
  552重铬酸钾法
  553碘量法
  554溴酸钾法
  56其他有机物污染综合指标
  561总有机碳
  562总需氧量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分光光度法
  61可见分光光度法
  611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612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
  613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依据——朗伯比尔定律
  614定量方法——标准曲线法
  615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水分析中的应用
  62目视比色法
  621概述
  622目视比色法在水分析中的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光谱分析法
  71原子吸收光谱法
  711基本原理
  712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结构
  713定量分析方法
  714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的镉、铜、铅、锌
  72原子发射光谱
  721原子发射光谱的基本原理
  722原子发射光谱仪的基本结构
  723原子发射光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724原子发射光谱法在水分析中的应用
  73紫外吸收光谱法
  731紫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732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
  733测定条件的选择
  734紫外吸收光谱法在水分析中的应用
  74红外吸收光谱法
  741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742红外光谱仪的结构和特点
  743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744红外光谱法在水分析中的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第8章电化学分析法
  81电位分析法
  811指示电极
  812参比电极
  813电池的电动势
  82直接电位分析法
  821pH的电位测定
  822离子活度(或浓度)的测定
  83电位滴定法
  831电位滴定曲线和滴定终点的确定
  832电位滴定法的应用
  84电导分析法
  841基本概念
  842水样测定
  85极谱分析法
  851经典极谱法
  852示波极谱法
  853溶出伏安法
  854库仑分析法
  855电化学分析方法的新进展
  思考题与习题
  第9章气相色谱法
  91色谱法概述
  911色谱法概述
  912气相色谱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92气相色谱分析流程
  921气相色谱分析流程
  922气相色谱仪的结构
  93色谱流出曲线和基本术语
  94色谱法基本理论
  941色谱法基本原理
  942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
  95气相色谱固定相的选择
  951气固色谱固定相——固体吸附剂
  952气液色谱固定相
  96检测器的类型和性能指标
  961气相色谱检测器的类型
  962检测器的性能指标
  97气相色谱实验技术
  971分离条件的选择
  972气相色谱柱的制备
  98气相色谱定性方法
  99气相色谱定量方法
  991峰面积测量方法
  992定量校正因子
  993几种常用的定量计算方法
  910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简介
  911气相色谱法应用举例
  912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简介
  思考题与习题
  第10章高效液相色谱法
  101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102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
  1021液相色谱的速率理论
  1022流动相线速度对板高的影响
  103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结构
  104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及选择
  1041液液分配色谱法
  1042液固色谱法
  1043离子交换色谱法
  1044离子色谱法
  1045离子对色谱法
  1046体积排阻色谱法
  105液相色谱法应用实例
  思考题与习题
  第11章流动注射分析法
  111流动注射分析(FIA)概述
  1111FIA的创立
  1112FIA在近代分析化学发展中的地位
  112流动注射分析的特点
  113FIA基本原理和仪器结构
  1131载流驱动系统
  1132进样系统
  1133混合反应系统
  1134检测系统
  114流动注射分析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
  1141电镀废水中微量铬(Ⅵ)、锌和镍的流动注射光度分析
  1142工业废水中微量铜和氰化物的流动注射光度分析
  1143连续膜流动注射紫外光度法测定水中二氧化氯
  1144FIA技术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与习题
  水分析化学实验
  第一部分定量分析常用的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
  第二部分课堂实验
  附录一标准电极电位
  附录二部分氧化
比价列表
 商家评价 (0)折扣价格
暂无中图缺货N个月
562天前更新

公众号、微信群

缺书网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群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