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期儒释道整合研究
作者:王洪军 著
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9.1
页数:380
定价:35.00 元
ISBN-13:9787201061016
ISBN-10:7201061011
去豆瓣看看 绪论
第一章 汉魏两晋思想之域的异彩纷呈
第一节 印度原始佛教概说
一、印度佛教发展历程概说
二、原始佛教思想
第二节 异域文化——佛教的传入
一、佛教传人中原地区的时间问题
二、东汉时期的译经
三、东汉时期佛教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魏晋时期的佛教
一、曹魏时期的佛教
二、西晋时期的佛教
三、魏晋时期佛教之特点
第四节 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佛教
一、东晋时期著名的佛经翻译家
二、东晋佛学“六家七宗”与般若性空论
三、东晋十六国时期其他佛学思想家
第五节 玄学清谈与玄佛合流
一、玄学清谈与论议
二、曹魏西晋时期的儒释道论议
三、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儒释道论议
第二章 南朝时期的儒佛道之争
第一节 南朝的佛教与佛学
一、南朝统治者的文化政策
二、竺道生的涅槃佛性与顿悟佛性说
三、南朝的佛教学派
第二节 南朝时期的儒释道之争
一、南朝时期儒释道论议的基本情况
二、南朝时期的儒释道之争
第三章 北朝时期的儒佛道之争
第一节 北朝诸帝的文化政策
一、北魏统治者的文化政策
二、东西二魏与北齐、北周的文化政策
第二节 北朝时期的佛教与道教
一、北朝主要的佛教学派
二、寇谦之的道教改革
三、楼观道
第三节 北朝儒释道三家论议与“二武灭佛”
一、北朝儒释道论议之基本情况
二、北朝的儒释道论议
三、“二武灭佛”
第四章 隋朝统治者的宗教政策
第一节 隋文帝时期的宗教政策
一、文帝对佛教的倡导与扶持
……
第五章 唐代统治者宗教政策
第六章 隋唐时期佛教之中国化
第七章 隋唐儒学的复兴与拓展
第八章 三教论议与学术流变
第九章 李隆基与《道德经》
第十章 隋唐儒释道之整合
第十一章 儒释道三家鼎立下的隋唐学术
后记
王洪军,男,1954年2月出生,山东郓城县人,博士,教授,专门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69年11月应征入伍,1975年9月入曲阜师范学院历史系学习,1978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1981年3月调入济宁师专政史系,1984年考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师从李季平教授攻读隋唐史,担任曲阜师范大学第一届研究生会主席;1987年6月获山东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7月留校任教,同年晋升为讲师。1992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6月任专门史专业硕士生导师,1999年12月晋升为教授。2002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专门史博士生,师从张国刚教授攻读中古社会史,博士论文《名门望族与中古社会——太原王氏研究》;2005年6月获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曲阜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兼山东省世界银行“师范教育发展项目”教育与教学改革秘书处秘书长)、研究生处处长,兼任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理事,中国唐史学会会员,山东省历史学会会员,山东齐鲁文化研究学会理事,山东孔子研究学会常务理事。
长期以来主要从事中国中古思想史、中国文化史、中古社会史、中古经济史的教学与研究,多次赴日本、韩国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出版学术著作《齐鲁文化通史·隋唐五代卷》,《邾鲁春秋》、《中国传统思想》(1993年全国“金钥匙”图书奖侯选书目),《太平广记社会史料集萃》,《全唐文政治经济资料汇编》(获山东省教委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三等奖)、《中国儒学史研究》等8部。曾主持完成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唐代茶文化散点透视——3至9世纪南北文化的交流与整合》,山东省古籍整理项目《全唐文政治经济资料汇编》、《太平广记社会史料集萃》,中国社科院研究课题《中华五千年·隋唐五代卷·经济编》,深见东州儒学基金项目《隋唐儒释道整合研究》等多项,在研课题有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古时期山东民间宗教信仰研究》及山东省教育厅社科规划项目1项。在《孔子研究》、《史学史研究》、《齐鲁学刊》、《中国农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学术成果曾获山东省第20届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国家教育部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山东教委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三等奖。
“整合”一词,是一个人类文化学概念。“整合”是一个过程,是主体文化对非主体文化的选择、淘汰、改变的机制。中古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是儒释道三家思想交流与对话、斗争与融合的时代。佛教与佛学,作为一种异域宗教文化,在中古时期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对话与融合;道教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至李唐王朝,则由于统治者的特别催崇,加之自身理论的渐趋完善,其社会地位与思想理论也具有了与儒、佛论衡的资本。这一过程决定着自汉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对三家研究将决定我们是滞能够认识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与本质。
中古时期儒释道思想的整合,就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对非主体文化的佛、道思想进行选择、淘汰、改制,使之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范式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调整儒学内部结构,摒弃汉以来儒学中神学目的论的内涵,把佛教与佛学义理和道家与道教学说中有关宇宙论、心性论这些具有形上本体论性质的思辨内容,经选择、改变后整合到儒学中来,使儒学变成一种以社会伦理为宇宙万物本原的本体论哲学。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