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智慧
作者:姚淦铭 著
出版: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0.9
页数:344
定价:32.00 元
ISBN-13:9787209054881
ISBN-10:720905488X
去豆瓣看看 前言
篇一:《中庸》的精蕴与价值
《中庸》:中国式智慧宝典
《中庸》:精神的向度
《中庸》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
《中庸》与中国文化精髓
《中庸》几个核心理念
《中庸》“三言”之说
钱基博介绍《中庸》读法
篇二:中庸的深广内涵
解读中庸意蕴
孔子的中庸之道
孔子中庸智慧面面观
辨析:中庸·链接·理念
中庸:现代解读的散点观照
“执两用中”之道的智慧
篇三:中庸的现代智慧
中庸:从政·治国·智慧
中庸智慧:现代·思维·理论·方法
解读:现实生活的中庸案例
中庸智慧:当代·饮食·养生
梁启超说中庸智慧
毛泽东:论中庸的一封信
鲁迅:论中庸与国民性
林语堂:中庸哲学·生活智慧
篇四:《中庸》性命说智慧
《中庸》开篇的警策之言
智慧:无入不自得·居易以俟命
《论语》说“性”与“命
性命说:中国历史之一瞥
扫描汉语词场:性·命·性命
趣说:命运-算命·相术-预测
梁启超的《国家运命论》
篇五:《中庸》诚的多维视域
《中庸》“诚”的三维度
诚:人生成功的大智慧
“至诚”的哲学思考
诚:讲真话的季羡林
神秘之域:《中庸》鬼神说
至诚:神话·鬼话·鬼城
《中庸》:神学家的神学维度之思
篇六:《中庸》学问思辨行
理想人格:逻辑·进程·历练
典范:极高明·道中庸
知与行:中庸·体用·合体
五诀:最重要的学习智慧
励志:弗能弗措·人一己百
《中庸》:愚昧的“聪明”人
学问思辨行:诸葛亮的卓越智慧
钱学森:“学问思辨行”的境界
篇七:《中庸》天人之际智慧
《中庸》说天道之“诚”
“天人合一”的智慧思辨
《中庸》:“天人合一”之路径
前知:神秘的至诚如神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
宋明理学的“天人合一”说
现代思考:《中庸》天人之际智慧
说“天人合一”:钱穆最后的遗稿
篇八:《中庸》修养与教化智慧
两修:《中庸》凸现的主题
致曲:修身修道智慧
学者论《中庸》修养法
大师之慧:心与境的修炼
反思修身:一份“年终报表
致曲修道:香港大学荣誉院士
慎独:任继愈修身风范
篇九:《中庸》管理智慧
“为政在人”的管理之道
管理智慧:五·三·九
管理:思想·实践·中庸之道
中和:卓有成效的方法论
碎金屑玉:七则管理智慧
篇十:《中庸》思辨智慧结晶
《中庸》的思辨智慧与艺术
有对:《中庸》的智慧思辨
《中庸》意象思维智慧
《中庸》:《诗经》的创新诠释
思辨结晶:《中庸》与成语
篇十一:《中庸》历史之谜
《中庸》与子思之谜
文献里的子思故事
子思撰《中庸》传说
《中庸》:作者·本子·质疑
话说《子思子》之谜
……
篇十二:《中庸章句》译读
后记
姚淦铭,教育部直属“211大学”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奖。多次出访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
姚淦铭数十年以来专心从事学术研究,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其于古代文化、哲学、经学、文献学、语言学、文字学、书学、饮食文化等领域,均有论著出版。个人独立著作有15部:《哲思众妙门——老子今读》、《老子与百姓生活》、《再说老子与百姓生活》、《老子百姓读本》、《老子讲义》(韩文版)、《孔子的智慧生活》、《王国维文献学研究》、《汉字与书法文化》、《汉字心理学》、《汉字文化思维》、《礼记译注》(台湾)、《趣谈中国摩崖石刻》、《先秦饮食文化研究》(上)(下)、《孝经智慧》、《大学智慧》。另与他人合作论著十多部。姚淦铭个人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其论著多次获各级奖励。
姚淦铭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的知名主讲人之一,先后作了《国学大师王国维》、《老子与百姓生活》等系列讲演。姚淦铭又是上海电视台《文化中国》栏目的知名主讲人之一,作系列讲座《孔子》,并获“最具亲和力”奖。
《中庸》与《大学》一样,原先是《礼记》一书里的一篇,《礼记》共有四十九篇,《中庸》是其书的第三十一篇,而《大学》是其书的第四十二篇。在宋代以前,虽然有人关注《中庸》与《大学》,但是一直要到宋代,由于时代的需要、各方合力的作用才将它们推向高处,臻于巅峰。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宋代的文化需要让千年的儒家学说重新振兴,催开出生命的新花来;然后能够与其他的学说相抗衡,特别是面对来自佛、道的冲击与挑战。宋代儒学迫切需要文理之学,因此一旦发现了《大学》、《中庸》,特别是蕴藏在《中庸》里面的哲学理论,便尊视为“圣学”的宝藏。于是宋儒拳拳服膺之,汲汲开掘之,滔滔阐扬之,一代新儒学终至勃然兴起。再就儒学本身而言,宋儒治经与唐代迥然有别,不是斤斤于训诂考证,而是察于义理阐述,以心性命理为主,且又糅合了佛、道之说。宋以后明代传承延续了此种“理学”,或称之“道学”,此便是宋明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