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产业经济史教程: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史(1949.10-2004)
作者:汪海波 著
出版: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6.4
页数:651
定价:65.00 元
ISBN-10:780636840X
ISBN-13:9787806368404
去豆瓣看看 第一编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产业经济——经济恢复时期的产业经济(1949年10月~1952年)
导言
第一章 建立处于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第二章 实行土地改革,保护和发展个体经济
第三章 发展合作社经济
第四章 保护并有限制地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五章 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第六章 恢复产业经济的政策措施
第七章 恢复产业经济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第二编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产业经济——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建立时期的产业经济(1953~1957)
导言
第一章 实现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革
第二章 实现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章 实现对个体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章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改进方案的提出
第五章 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第六章 1953~1957年,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第三编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产业经济(一)——“大跃进”阶段的产业经济(19581~1960)
第四编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产业经济(二)——经济调整阶段的产业经济(1961~1965)
第五编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产业经济(三)——“文化大革命”阶段的产业经济(1966~1976年9月)
第六编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产业经济(四)——经济恢复与“洋跃进”阶段的产业经济(1976年10月~1978年)
第七编 市场取向改革起步阶段的产业经济——以实现经济总署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产业经济(一)(1979~1984年)
第八编 市场取向改革起步阶段的产业经济——以实现经济总署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产业经济(二)(1985~1992年)
第九编 市场取向改革起步阶段的产业经济——以实现经济总署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产业经济(三)(1993~2000年)
第十编 市场取向改革起步阶段的产业经济——以实现经济总署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产业经济(四)(2001~2004年)
结束语
附表
后记
汪海波,1930年9月生。1953年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1956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经济管理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经济管理》主编,《中国经济年鉴》总编辑现在继续任《中国经济年鉴》总编辑,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主要著作:《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探索》、《体力劳懂和脑力劳动问题研究》、《积累与消费问题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研究》、《论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工业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工业经济效益问题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经济史》、《汪海波选集》和《汪海波经济文选》等。
《高等院校产业经济史教程: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史(1949.10-2004)》是首部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史,用基本经济制发(或经济体制)作为首要标准,用生产力作为标准,合理地划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产业经济发展的历史时期。
《高等院校产业经济史教程: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史(1949.10-2004)》以历史方法为主并结合逻辑方法。恰当地安摊了每编的章节构架。并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既有详尽的史实叙述,又附有37张珍贵的统计资料。
《高等院校产业经济史教程: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史(1949.10-2004)》真实、清晰、简明地再现了新中国成立56年来产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并有画龙点睛的经验总结。每编后均附有复习题要、重大历史事件和复习题,便于读者自学。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