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创造及其意义/1
一、创造与创造力/1
二、创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4
三、创造实现的基本步骤及要求/8
第二章 创造性思维与创造/9
一、强制联想思维与创造/10
二、肯定视角思维与创造/12
三、否定视角思维与创造/16
四、双视角思维与创造/19
五、假设性思考与创造/22
六、换位思维与创造/24
七、求同思维与创造/26
八、发散思维与创造/32
九、辐集思维与创造/43
十、移植思维与创造/44
十一、借用思维与创造/46
十二、侧向思维与创造/47
十三、逆反思维与创造/49
十四、极点思维与创造/55
十五、逻辑思维与创造/56
十六、类比思维与创造/59
十七、模糊思维与创造/62
十八、辩证综合思维与创造/65
第三章 创造性思维方式/70
一、思维方式及其意义/70
二、创造性思维的根本方式/72
三、疑一解思维的一般行程/74
四、疑一解思维的主要特征/79
第四章 常用的创造方法/83
一、异点开发法/83
二、物化原理法/86
三、还原法/88
四、分支变换法/89
五、核检目录法/93
六、特性列举法/105
七、形态分析法/107
八、虚拟创新法/109
九、智力激励法/113
十、635法/116
第五章 创造素质及其培养/118
一、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与旺盛的创造意识/120
二、对事物差异及人的需要的敏锐觉察与快速捕捉能力/125
三、灵活的思维能力/128
四、决断能力和勇敢精神/139
五、个懈拼博的毅力/146
六、规划能力/148
七、良好的自我心态调整能力/154
八、协作能力/156
参考解答/160
附录一 个人创造力倾向测量表/162
附录二 有关专利的一般知识/167
主要参考文献/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