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汽车维修理论基础
1.1 汽车维修思想及分类
1.1.1 汽车维修基本概念
1.1.2 现代汽车维修思想
1.1.3 汽车维修方式分类
1.1.4 汽车维修目的及内容
1.1.5 汽车维修内容与特点
1.2 汽车可靠性理论
1.2.1 可靠性含义
1.2.2 可靠性的衡量指标
1.2.3 汽车可靠性常用分布函数
1.3 汽车的维修性及有效性
1.3.1 维修度
1.3.2 汽车的有效度
2 汽车零件失效
2.1 汽车失效规律
2.1.1 汽车技术状况主要评价指标
2.1.2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特征
2.1.3 汽车技术状况的分类
2.1.4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主要原因
2.1.5 汽车失效类型
2.2 汽车零部件的磨损失效分析
2.2.1 汽车零件磨擦
2.2.2 汽车零件磨损
2.2.3 汽车零件磨损因素和规律
2.3 汽车零件的变形失效分析
2.4 汽车零件的疲劳失效分析
2.4.1 疲劳断裂的形成
2.4.2 提高汽车零件抗疲劳断裂的措施和方法
3 汽车维修制度及工艺组织
3.1 汽车维修制度
3.1.1 汽车维修制度简介
3.1.2 汽车维护制度的制定原则和步骤
3.2 汽车维修制度
3.2.1 汽车维护制度及作业内容
3.2.2 汽车修理制度
3.2.3 汽车及总成大修的送修标志及规定
3.3 汽车维修工艺及其组织形式
3.3.1 汽车维修工艺
3.3.2 汽车维护工艺组织形式
3.3.3 汽车修理工艺的组织形式
4 汽车维修工艺过程
4.1 待修汽车的接收、清洗与解体
4.1.1 待修汽车的接收
4.1.2 待修汽车外部清洗
4.1.3 待修汽车的解体
4.2 汽车零件的清洗与分类
4.2.1 清洗油污
4.2.2 清除积炭
4.2.3 清除水垢
4.2.4 除锈
4.2.5 清除旧漆层
4.3 汽车零件的检验
4.3.1 零件检验的主要内容
……
5 汽车零件修复方法
6 汽车发动机维修工艺
7 汽车底盘维修工艺
8 汽车车身维修工艺
9 汽车维修质量管理
10 汽车总装试验和交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