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研究(1937-1950)
作者:严艳 著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3
页数:311
定价:32.00 元
ISBN-13:9787500458364
ISBN-10:7500458363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绪论
一 历史经济地理学的几个问题
二 学术研究述评
三 选题宗旨与研究思路
第二章 边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影响因素研究
一 陕甘宁边区的行政区划沿革研究
二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对边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
三 技术条件对边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
四 社会经济条件对边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
五 移民对边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 农林业生产与布局
一 边区农业生产条件评价及农业的增长状况
二 陕甘宁边区粮食作物的生产与布局
三 陕甘宁边区经济作物的生产与布局
四 陕甘宁边区畜牧业的发展与布局
五 边区林业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第四章 工业生产类型与布局特征
一 边区工业发展的数量和类型特征
二 边区主要公营工业部门的发展与布局
三 边区私营工业的发展与布局
四 边区手工业的发展与布局
第五章 盐业生产与运销
一 盐业在边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二 边区盐池的分布与盐业的发展
三 边区盐业的运网建设
第六章 交通运输与通讯网络的建设与布局
一 边区交通运输业的运输方式
二 边区交通运网建设与布局
三 边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内驱力分析
四 邮电通讯网的建设与布局
第七章 商业贸易发展与布局
一 边区对外贸易的构成与商路演变
二 陕甘宁边区公营商业的发展与布局
三 陕甘宁边区合作商业的发展与分布
四 陕甘宁边区私营商业的发展与布局
第八章 市建制与城市体系特征
一 抗战前边区的市建制
二 边区建置市的体系
三 边区城市发展的外部条件与内部驱动力
四 抗日战争时期边区建置市的发展特点
第九章 “边区模式”研究
一 陕甘宁边区特色经
严艳,生于1968年10月,山西省临汾市人,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1992年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5年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博士生毕业,获史学博士学位。 2005年10月至2006年3月在澳门欧洲研究所学习。主持陕西师范大学校青年科学基金一项,博士科研创新基金一项,陕西省区域旅游规划横向研究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项,横向研究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研究(1937-1950)》旨在运用历史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格局作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揭示边区时期边区经济发展及其产业布局的主要特征,分析各产业发展与布局的互动性及其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进而探索历史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历史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更好地认识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服务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陕甘宁边区这样一个典型区域的历史经济地理研究,为目前认识这一区域的经济问题和环境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有助于全面了解本区域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演化的历程,以之为据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这将使本书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又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提出了“陕甘宁边区特殊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简称“边区模式”) 的概念,陕甘宁边区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地域设置的一个行政隶属,其经济发展模式具有特殊性,是一种特殊的空间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运行模式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定时期特定背景也导致了这种经济模式“效力”的局限性。本书通过对陕甘宁边区历史经济地理的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借古鉴今,深刻反思“边区模式”的成败得失。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