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
作者:曾国平,曹跃群,王韧 主编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6
页数:283
定价:32.00 元
ISBN-13:9787500462279
ISBN-10:7500462271
去豆瓣看看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及背景
1.2 研究目标及思路
1.3 研究假设及方法
1.4 研究结构及资料
第2章 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理论借鉴
2.1 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理论基础
2.2 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的内涵
第3章 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1 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评价原则
3.2 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评价程序
3.3 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3.4 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评价过程
3.5 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评价方法
第4章 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发展不协调的现状及特征
4.1 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发展不协调的现状
4.2 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发展不协调的特征
4.3 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发展不协调的实证分析
第5章 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影响
5.1 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发展不协调的社会影响
5.2 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对整个区域的主要影响
5.3 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资源发展不协调的影响
5.4 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发展不协调的环境影响
第6章 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原因
6.1 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
6.2 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原因
6.3 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资源发展不协调的原因
6.4 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环境发展不协调的原因
第7章 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机制
7.1 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机制概述
7.2 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
7.3 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的激励机制
7.4 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的约束机制
7.5 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的自我调节机制
7.6 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的宏观调控机制
第8章 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的模式
8.1 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的制度模式
8.2 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的市场模式
8.3 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的政府模式
8.4 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的产业模式
8.5 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的企业模式
第9章 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战略
9.1 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战略的内涵
9.2 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战略
第10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运用
10.1 研究结论
10.2 政策运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曾国平,祖籍重庆,1955年3月生于江苏兴化。1974年7月重庆涪陵六中高中毕业后在涪陵当知青,1977年1月在国营816厂当工人,1978年9月在重庆大学读经济学本科,1982年8月分配到四川省自贡市委党校任教,1978年3月到重庆大学任教,先后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先后任重庆大学社科系副主任、贸易及法律学院副院长、院长、贸易与行政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现任院长。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著作、教材10多部,主持国家、省部级研究课题10多项,获省部级奖励多项。获全国“两课”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重庆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两次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作“创新”和“智商与情商”的演讲。
《重庆: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有:一是西部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主要研究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内涵、范围、主体、功能及协调发展原理;二是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的评估,其中包括研究大城市带大农村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特征、影响及原因;三是怎样实现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研究的目标是探索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理论体系,用管理科学和计量经济的方法研究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的特征及障碍和发展战略。在分析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的问题、特征、影响及原因的基础上,研究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运行机制、发展模式及发展战略,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这项研究是宏观的、动态的,它首先致力于重庆市城乡发展的历史现状的分析,重点探索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的模式及运行机制,同时,研究的思路是新颖的,提供的角度与以往的研究也不同,它不仅仅是大城市的“带”的研究,还是大农村也要“动”的实施和机制的研究;其次是理论创新,主要包括大城市带动大农村、城乡协调发展的机理研究,即协调发展互动机理理论、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模式理论;最后是研究方法的创新,采用的是制度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