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9世纪中国的人口与生存环境
作者:张研 著
出版:黄山书社 2008.3
丛书:“康乾盛世”研究丛书
页数:486
定价:40.00 元
ISBN-13:9787807078647
ISBN-10:7807078642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从“人口”切入
  第一节 旷古奇观的人口数字
  一、对清代官方册载人口数据的辩证
  二、清代人口数字面面观
  三、重建人口数字的方法
  四、参考坐标与结论
  第二节 17-19世纪中国人口的一般状况
  一、人口的自然构成
  二、人口的社会构成
  三、人口的地域构成
  第三节 关于“人口问题”的问题
  一、清朝皇帝的错觉与人口“对策”
  二、“走出何炳棣时代”之后的“马尔萨斯危机”之争
  三、围绕“过密化”的讨论
  第二章 自然大环境与经济小环境
  第一节 以土地为主的资源
  一、揭开土地数字之谜
  二、土地资源向深广延伸拓展
  三、土地资源的配置
  第二节 渐失丰饶的自然
  一、气候
  二、灾荒:频度与烈度
  三、旧生态体系的结束
  第三节 农家收支与“奢靡”之风
  一、农家生活消费
  二、农家生计收入
  三、“奢靡”之风
  第三章 区划社会环境:国家统治与社会运行
  第一节 高度中央集权的统治体系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三、行政机构和官僚体系健全完善
  第二节 “双层统治格局”:县政乡治
  一、国家政权体系的最低一级:县
  二、基层社会共生互补的生存空间:“社区”及与之相对应的社会组织
  三、县级政权与基层社会组织的相互依赖
  四、士绅:双层统治格局的中坚阶层
  第三节 赋税与负担
  一、主要赋税的“定额化”
  二、关于财政经制支出的“不完全性”
  三、人民的实际负担
  第四节 国家统治与社会运行的发展趋势
  一、18世纪中国基层社会结构及其演变趋势
  二、19世纪中期中国“双层统治格局”的变化
  三、关于“国家”与“社会”的讨论
  参考文献
      张研,女,1948年生。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清史,经济史、社会史。著有《19世纪中期中国双重统治格局的演变》,《19世纪中期中国家庭的社会经济透视》、《18世纪的中国社会》、《清史十五讲》、《清代社会的慢变量》 《清代经济简史》、《清代族田与基层社会结构》等学术专著十余部,《清代候选官员得官初步》、《从“耗羡归公”看清朝财政体系及当代税费改革》、《从婚书看中国传统社会的礼法秩序》、《关于中国传统社会上地权属的再思考》,《从社会史视角看刘铭传的人仕》、《试论团练大臣与双重统治格局的演变》、《清代市镇管理初探》、《试论清中后期中国基层社会组织的纵横依赖及相互联系》等学术论文数十篇。
      “康乾盛世”与以往的“盛世”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不仅仅因为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所谓“盛世”,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封建“盛世”之中,正在孕育和成长着机器工业时代的各种因素。而与此同时,脱胎于旧的机体,代表着社会前进方向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在地球的西半部蓬勃发展,生机盎然,它使得以往令人瞩目的中国封建“盛世”的辉煌黯然失色。我们今天研究“康乾盛世”,并非对其进行简单注解,或夸耀褒扬,而是通过被称为“盛世”的各种表象,深入探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规律,清代康雍乾社会的基本特点及其丰富的历史内容,以及“盛世”产生的历史原因及对后世社会的影响。如前所述,“康乾盛世”的研究受到了社会及中外学界的广泛关注,其学术积淀深厚,研究领域广阔,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因此已经成为具有自身特色的专门的学术领域。关于“康乾盛世”及其时代的考察是本研究专题的另外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其涉及的领域相当广阔,我们仅能够在某些问题上展开讨论。李强《金融视角下的“康乾盛世”——以制钱体系为核心》一书,通过对制钱的流通、供应和管理状况的分析,阐述和描绘了货币在康雍乾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尹树国《盛衰之界——康雍乾时期国家行政效率研究》一书,则从国家行政的角度,探讨康雍乾社会的政治体制及其运作,进而揭示“康乾盛世”时期的某些基本特征。陈桦主编的《多元视野下的清代社会》,以“康乾盛世”所处的康雍乾社会为重点,从更广阔的领域,以多维的角度,通过不同的侧面,考察和描述该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与演变,其研究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基层社会等诸多领域。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