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之树文丛·问题与逻辑:环境侵权救济机制的实证研究
作者: 刘超
出版:法律出版社 2012.3
页数:284
定价:26.00 元
ISBN-13:9787511831002
ISBN-10:7511831001
去豆瓣看看 引言
第一章 现行环境侵权救济机制存在的弊端分析
第一节 现行环境侵权救济机制
第二节 现行环境侵权救济诉讼机制弊端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现行环境侵权救济非诉机制弊端的实证分析
第二章 现行环境侵权救济机制弊端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现行环境侵权救济机制利益表达上的片面
第二节 现行环境侵权救济机制行为规制上的疏漏
第三节 现行环境侵权救济机制价值选择上的偏差
第三章 环境侵权救济的机制诉求
第一节 环境侵权纠纷中权利冲突的特殊性
第二节 环境侵权救济机制的纠纷解决本质
第三节 环境侵权救济机制的内在诉求
第四节 环境侵权救济机制的重构--诉讼机制与非诉机制的综合
第四章 环境侵权救济的诉讼机制
第一节 专门环境诉讼机制构建--以贵阳市和清镇市环保法庭为分析样本
第二节 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以检察机关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为考察重心
第三节 环境政策再界定对环境侵权救济诉讼机制实施的影响
第五章 环境侵权救济的非诉机制
第一节 环境侵权救济非诉机制的理论基础与现实诉求
第二节 环境仲裁理论展开与程序设计
第三节 环境调解的理论基础与程序设计--以环境行政调解为考察中心
第四节 环境谈判的理论依据与机制实效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刘超,1980年出生,湖北省武穴市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学士(2003年)、法学硕士(2006年)、法学博士(2009年),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后研究人员(2011年)。2009年8月起在华侨大学法学院担任讲师,致力于环境法学和环境民法学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等研究项目七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熏大项目等十余项。出版专著一部:《环境法的人性化与人性化的环境法》(2010年),合著三部,在《现代法学》、《法学评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其中有数篇论文被转载和获奖。
一个学科的发展、一种学术理论从产生到完善,绝非一个人或几个人、一年或几年就能完成的事情。尤其是像环境法这样充满着革命性、交叉性、互动性的新兴学科,有许多理论需要探索,有许多途径需要开辟,有许多方法需要践行,更需要多人的努力、合作与传承。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