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一苇经济文选
作者:蒋一苇 著
出版: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处 2010.9
丛书:中国时代经济名家经典文丛
页数:231
定价:39.00 元
ISBN-13:9787511903082
ISBN-10:7511903088
去豆瓣看看 要勇于跨出体制改革的第一步
企业本位论
论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基本特征
关于按劳分配的几个问题
试论全面的物质利益原则
论社会主义企业的领导体制
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质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民主
过渡地区论
——试论香港的未来地位与深圳特区的发展战略
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而努力
关于提高企业素质的若干理论问题
关于提高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素质的十项建议
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论社会主义的企业模式
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确立职工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
经济民主论
——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十周年
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关于深化企业改革问题的探讨
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具体结合
关于建立中国南部沿海经济合作区的设想
关于以北疆五省区为基地发展对苏经贸合作的研究报告
企业集团与股份制
职工主体论
——论工人阶级在建设时期的历史任务
完善社会主义企业制度的三十条建议
社会主义的前途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共存关系,是中国社会主义的重要特色
再论国有资产价值化管理
蒋一苇,原名蒋炜,福建省福州市人,1920年2月14日出生于武汉,家境贫寒,上小学时就热爱科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蒋一苇受进步教师的影响,与同学们上街游行、演讲宣传抗日。他认为,只有振兴科学,才能救中国。1938年,他公费考入南昌航空机械学校当一名机械士。1940年,蒋一苇结识了一些中共地下党员,并阅读《新华日报》、《新民主主义论》等大量进步书刊,这使他很清楚地认识到国民党的腐败和消极抗日。1941年,他毅然脱离国民党空军,考入广西大学数理系学习。1944年,日寇入侵广西,致使学业中断,他决心到重庆找共产党参加革命。蒋一苇在重庆新华日报社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很快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任《科学与生活》主编、副社长。他与郭沫若、严希纯等老一辈科学家提出,以“科学中国化、科学民主化、科学生产化”为宗旨,开展一个“新科学运动”,团结了大批科技界人士。但战局恶化,《科学与生活》被迫停刊。党组织安排他主编《彷徨》,任杂志社社长,团结了大批进步青年。1948年1月1日,蒋一苇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挺进报》特支宣传委员,由于叛徒的出卖,《挺进报》被破坏,他幸免于难。而后转移到香港。党安排他在生活书店工作。1949年3月,蒋一苇被调北京三联书店任编辑组组长。1950年底,他又被调到科学技术出版社,任主编、社长。同年,被选为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常务委员兼宣传部副部长,创办《科学技术普及月刊》,任主编。他提倡,全国党内、党外、工人、农民、干部职工都应该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对科学技术的认识水平。1952年,蒋一苇被调到第一机械工业部,任部刊《机械工业》编辑室主任、政策研究室主任及部党组秘书等职。一机部是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最早重视经济管理的部门。在部长带领下,一年有大半年时间深入基层调查实际情况。他为一机部的建设起草了大量文件。撰写了《技术进步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书,1958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1959年3月,蒋一苇被错划为“漏网右派分子”,被下放到郑州第二砂轮厂,1961年摘掉“右派帽子”。他在砂轮厂为工人办扫盲班、文化班,在生产车间任计划员、调度员、核算员、定额员等职务,开展班组经济核算使生产成本降低30%,他所在班组成为一机部系统管理的先进典型。1963年,他被调到厂部企业整顿办公室工作。当时郑州第二砂轮厂是远东最大的砂轮厂,他为工厂的整顿制定了400多种规章制度及产品技术规程,受到厂领导和广大职工的好评。1964年,蒋一苇被调到一机部所属的石家庄电机制造学校任财会专业主任,试办大专班试点。他亲自担任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工作,组织编写教材,改革教学制度。他还对校办工厂的生产管理进行整顿,使校办工厂扭亏为盈。
《蒋一苇经济文选》选取了蒋一苇代表性文集,选取的经济学文章,很多都对中国的经济政策制定起到了参考作用。有些观点在现今仍是中国经济学界热议的话题,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学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反映了经济科学的繁荣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