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数字电视与图像通信技术的发展
1.1.1 模拟电视及其数字处理
1.1.2 数字电视系统及数字电视发展进程
1.1.3 图像通信的发展
1.2 数字电视与图像通信的关键技术
1.2.1 数字视频压缩编解码技术
1.2.2 数字音频压缩编码技术
1.2.3 数字电视复用、解复用技术
1.2.4 数字电视信道编解码技术
1.2.5 数字电视调制解调技术
1.2.6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技术
1.2.7 高清晰度大屏幕显示技术
1.3 数字电视的优点及发展数字电视的重要意义
思考题
第2章 数字电视信号及其标准
2.1 模拟视频图像信号及其技术参数
2.1.1 视频图像的扫描格式
2.1.2 模拟彩色电视信号及制式
2.2 模拟信号数字化
2.2.1 模拟信号的取样及取样定理
2.2.2 量化及量化误差
2.2.3 PCM编码
2.3 模拟视频信号数字化
2.3.1 标准清晰度视频信号数字化简介
2.3.2 视频信号的取样
2.3.3 视频信号的量化
2.4 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信号编码国际标准ITU-R BT.601系列
2.4.1 ITU-R BT.601标准及主要参数
2.4.2 ITU-R BT.601标准中数字行与模拟行之间的关系
2.4.3 ITU-R BT.601与BT.656标准数字电视信号码流结构
2.4.4 ITU-R BT.656标准数字电视信号接口
2.5 高清晰度数字电视信号编码国际标准
2.5.1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扫描参数及图像格式
2.5.2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演播室标准ITU-R BT.709
2.5.3 我国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标准GY/T 155-2000
2.5.4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信号的码流结构
2.5.5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演播室视频信号接口
2.6 ASTV-2数字电视实验系统简介
思考题
第3章 电视信号的预处理技术
3.1 概述
3.2 电视信号的谱分析
3.2.1 电视信号的x-y二维谱
3.2.2 电视信号的t-y二维谱
3.3 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的分离
3.3.1 NTSC数字电视信号的亮色分离
3.3.2 PAL数字电视信号的亮色分离
3.3.3 利用场延迟的高质量的亮色分离
3.4 PAL色度信号的数字解调
3.4.1 Fu及Fv的数字式分离
3.4.2 对色度信号的Fu及Fv解调得U、V基带信号
3.5 电视信号的数字增强技术
3.5.1 亮度信号的数字增强电路
3.5.2 色度信号的数字暂态特性改善电路
3.6 ASTV-2实验系统中视频信号数字化VPC3230D的工作原理
3.6.1 VPC3230D的主要性能
3.6.2 VPC3230D的系统结构
3.7 ASTV-2实验系统中音频信号数字化及WM8775的工作原理
思考题
第4章 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4.1 概述
4.1.1 视频压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4.1.2 图像压缩编码的框架与分类
4.2 图像预测编码技术
4.2.1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原理
4.2.2 预测方法与预测系数的求解
4.2.3 运动补偿预测法
4.3 统计编码
4.3.1 统计编码的原理——信息量与信息熵
4.3.2 Huffman(霍夫曼)编码
4.3.3 算术编码
4.3.4 行(游)程编码
4.4 图像变换编码技术
4.4.1 图像的正交变换
4.4.2 变换编码的系统框图
4.4.3 离散余弦变换
4.5 图像子带编码技术
思考题
第5章 视频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
第6章 音频压缩编码技术及其国际标准
第7章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
第8章 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及其国际标准
第9章 数字电视机顶盒及条件接收技术
第10章 数字交互式电视及媒体服务新模式
第11章 图像通信系统——会议电视与可视电话
第12章 大屏幕平板显示技术
附录 ASTV-2数字电视实验系统及实验实训指导书说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