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阔叶红松林森林生态系统为例
第一节 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特征和机理
一、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特征
二、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机理
第二节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群落的光合作用
一、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的光响应过程特征
二、CO2浓度对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光合速率的影响
第三节 土壤的呼吸过程
一、土壤呼吸
二、倒木呼吸
三、阔叶红松林典型树种树干呼吸的研究
第四节 森林生态系统碳分配格局及动态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三、讨论
第五节 森林凋落物
一、森林凋落量
二、环境因子对森林凋落量的影响
三、凋落物分解研究
四、不同研究区凋落物分解率的变化规律
五、影响凋落物分解的主因素分析
六、阔叶红松林内红松针叶的分解特征
第六节 森林生态系统生物一土壤一大气碳交换耦合过程
一、实验地的气候与水文状况
二、实验地的植被与土壤状况
三、结果与讨论
第七节 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碳蓄积和碳循环的影响
一、全球变化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二、全球变化对中国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第八节 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的主要因素
一、基于涡度相关方法对森林碳通量的估算
二、全年碳收支及季节 动态
第九节 森林生态系统碳增汇潜力
一、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源、碳汇强度的现实空间分布格局
二、土地利用和森林经营活动对生态系统碳增汇潜力的影响
第十节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一、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研究
第一节 研究区域概况和主要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区域概况
二、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节 温带草地生态系统碳、氮气体循环过程
一、草地呼吸过程碳循环特征
二、草地CH4氧化吸收过程碳循环特征
三、草地N2O气体通量特征
第三节 温带草原土壤一植被系统碳素和氮素密度及主要循环过程
一、锡林河流域草地土壤亚系统碳素密度及空间分布
二、温带草地植被亚系统碳素和氮素密度
三、锡林河流域草原土壤、植被亚系统碳、氮元素的周转
四、草地生态系统碳、氮元素耦合关系初探
第四节 自然环境要素对草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的影响
一、水热因子对草地土壤碳、氮密度变化与分布规律的影响
二、水热因子对草地碳、氮气体通量的影响及其协同作用分析
三、土壤中碳、氮元素的含量及分布对温带草地碳、氮气体过程的影响
第五节 人类活动对温带草地碳、氮元素密度与碳、氮气体排放和吸收的影响
一、放牧对温带草地碳、氮气体排放和吸收过程的影响
二、农垦对温带草地碳、氮气体排放和吸收过程的影响
三、农垦和放牧对草地土壤碳密度的影响
第六节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农田生态系统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第四章 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主要生物地球化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