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序二
前言
上篇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格局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科学问题
第三节 基本思路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碳收支模型集成系统
第一节 碳收支模型集成系统的设计原则
第二节 碳循环模型集成系统的构成
一、硬件环境
二、通用软件系统
三、集成系统软件与系统的运行
第三节 集成系统的标准体系
一、运行环境和有关标准
二、数据格式、度量和空问参照系标准
三、模型集成软件开发与子模型接口标准
第四节 模型参数数据库集成
一、模型的参数数据
二、模型参数数据的多源性和复杂性
三、数据一致性和标准化
四、模型参数数据库建设
五、数据存储与组织结构
第五节 模型软件集成
一、集成软件的组成结构
二、软件开发平台
三、集成软件与各生态系统模型软件的集成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碳模型所需的基础数据: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数据信息库
第一节 气象数据栅格化
一、不同气象要素空间化算法研究
二、地表太阳辐射估算
第二节 中国土壤数据库与碳模型模拟土壤参数
一、土壤类型名称规范与编码
二、土壤空间数据库
三、土壤属性数据库
四、土壤属性与空问数据的融合
五、碳模型模拟需要的土壤参数
第三节 碳通量观测数据的时空代表性
一、通量观测数据质量分析与评价
二、同化箱式法与涡度相关法的比较
三、通量观测数据的空间代表性
四、通量观测结果的尺度扩展
五、利用通量观测数据进行生态系统碳收支估算的初步探讨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 模式计算中的误差分析
第一节 误差及其来源
一、误差的定义
二、真值与平均值
三、误差的分类及来源
第二节 误差分析方法
一、直接测量中误差的表示方法
二、问接测量中误差的传递
三、误差合成
第三节 集成模式对输入误差的响应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时空分布格局
第一节 碳循环模型与输入参数
一、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
二、模型的输入参数
第二节 计算结果
一、各类生态系统的面积与分布
二、生态系统重要变量的计算
第三节 碳收支时空分布特点
一、生态系统碳库的时间变化
二、生态系统碳库的空间格局
……
第六章 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国生态系统碳收支的未来演变趁势
中篇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增汇技术措施与潜力
第七章 基于IPCC方法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增汇潜力评估
第八章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增汇技术措施和潜力
第九章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增汇技术措施和潜力
第十章 中国草原生态系统的固碳技术措施和潜力
第十一章 中国湿地生态系统碳增汇技术措施和潜力
第十二章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潜力
第十三章 中国近海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与技术措施
下篇 主要碳减排方案与对策
第十四章 后京都时代的碳减排方案及其评述
第十五章 不同国家在碳减排中的博弈
第十六章 后京都时代的碳减排分担方案思路
第十七章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谈判对策
第十八章 小结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